削株掘根的成語故事
拼音xuē zhū jué gēn
基本解釋株:露出地面的的樹樁。形容徹底鏟除。也比喻除惡務盡。
出處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削株掘根,無與禍鄰,禍乃不存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削株掘根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削株掘根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根一板 | |
上根大器 | |
不根之論 | 《漢書 嚴助傳》:“朔、皋不根持論,上頗俳優畜之。 |
不根之談 | 清 沈濤《交翠軒筆記》第四卷:“揚州有喜姓,俗言先本姓史,嫌與死同音,乃改為喜。此不根之談也。” |
臨噎掘井 | 春秋·齊·晏嬰《晏子春秋·內篇雜上》:“溺者不問墜,迷者不問路,溺而后問墜,迷而后問路,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,噎而遽掘井,雖速,亦無及已?!?/td> |
臨渴掘井 | 明 朱伯廬《游家格言》:“宣未雨而綢繆,毋臨渴而掘井。” |
六根清凈 | 隋 隋煬帝《寶臺經藏愿文》:“五種法師,俱得六根清凈。” |
六根清靜 | 《法華經·法師功德品》:“以是功德,莊嚴六根,皆令清靜?!?/td> |
再實之木根必傷 | 南朝·宋·范嘩《后漢書·馬皇后紀》:“常觀富貴之家,祿位重疊,猶再實之木,其根必傷。” |
再實之根必傷 | 《淮南子 人間訓》:“再實之根必傷,掘藏之家必有殃?!?/td> |
切樹倒根 | |
刨樹搜根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三回:“至于列公,聽這部書,也不過逢場作戲,看這部書,也不過走馬觀花。真個的,還把有用精神置之無用之地,費這閑心去刨樹搜根不成?” |
刨根究底 | 《收獲》1981年第4期:“我從來不喜歡打聽姑娘們的事,也懶得為此去刨根究底?!?/td> |
刨根問底 | 老舍《老張的哲學》:“誰能刨根問底的要證據?!?/td> |
刬草除根 | 語出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,芟夷蕰崇之,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?!?明 陶宗儀《輟耕錄連枝秀》:“半世連枝帶葉,算從前,歷盡虛花,一朝刬草除根,到此際方成結果。” |
削發為僧 | 明·無名氏《楊家將演義》第二卷:“當時鏖戰遼兵,勢甚危迫,料難脫身,遂削發為僧,直至五臺山來?!?/td> |
削發披緇 |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黨阇黎一念錯投胎》:“戴了儒衣儒冠,便是孔子;削發披緇,便是釋牟尼佛?!?/td> |
削尖腦袋 | 熊召政《張居正》第一卷第三回:“南京政府里的官員,大都削尖腦袋,使出渾身解數鉆門路巴結北京政府中那些有權有勢的大臣?!?/td> |
削方為圓 | 《晉書·熊遠傳》:“遂便世人削方為圓,撓直為曲?!?/td> |
削木為吏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司馬遷傳》:“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,削木為吏議不對,定計于鮮也?!?/td> |
削職為民 | 清·陳忱《水滸后傳》第十九回:“王黼大怒,將宋昭削職為民?!?/td> |
削草除根 | 元·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一折:“不爭晉公主懷孕在身,產孤兒是我仇人,待滿月鋼刀鍘死,才稱我削草除根。” |
削衣貶食 | 唐·韓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》:“時公私有余,削衣貶食,不立資遺,以班親舊朋友為義?!?/td> |
削觚為圓 | 唐·白居易《為人上宰相書一首》:“蓋在于秉鈞軸之樞,握刀尺之要,劃邪為正,削觚為圓。” |
削足適履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說林訓》:“骨肉相愛,讒賊間之,而父子相危。夫所以養而害所養,譬猶削足而適履,殺頭而便冠?!?/td> |
削趾適屨 | 清·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董如彪》:“姊妹作奇想,便強人削趾適屨?!?/td> |
削鐵如泥 | 明 范受益《尋親記》:“純鋼打就,久煉成之;斬人無血,削鐵如泥?!?/td> |
削鐵無聲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六回:“刃兒薄,尖兒長,靶兒短,削鐵無聲,吹毛過刃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