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字打開的成語故事
拼音bā zì dǎ kāi
基本解釋象“八”字那樣,撇、捺向兩邊分開。原意是放著正路不走,卻走歪門邪道。也形容門路很寬。
出處宋 朱熹《與劉子澄書》:“近日因看《大學(xué)》,見得此意甚分明。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,但人自不領(lǐng)會,卻向外狂走耳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八字打開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八字打開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開源節(jié)流 | 荀況《荀子 富國》:“等賦府庫者,貨之流也。故明主必謹(jǐn)養(yǎng)其和,節(jié)其流,開其源,而時斟酌焉,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。” |
鳴鑼開道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鳴鑼開道的。” |
信口開合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魯齋郎》第四折:“你休只管信口開合,絮絮聒聒。” |
喜笑顏開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又行了兩日,方到常山,徑入府中,拜謁顏太守。故人相見,喜笑顏開。” |
開門見山 | 宋 嚴(yán)羽《滄浪詩話 詩評》:“太白發(fā)句,謂之開門見山。” |
識文斷字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8回:“當(dāng)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?別掄葷,看人家笑話。” |
趁火打劫 | 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第三回:“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,黃通理更代為躊躇,怕的是越來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,順手牽羊的事。” |
八斗之才 | 唐 李商隱《可嘆》詩:“宓妃愁坐芝田館,用盡陳王八斗才。” |
七搭八扯 | |
縱橫開合 | 柯靈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這些文學(xué)的核心是迫切的現(xiàn)實感,而筆鋒所至,縱橫開合,娓娓而談,從歷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。” |
打腫臉充胖子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風(fēng)斗古城》第十章:“打腫臉充胖子,你還知道羞恥不?” |
二八佳人 | 宋·蘇軾《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》詩:“二八佳人細(xì)馬馱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 |
八荒之外 | 戰(zhàn)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雖遠(yuǎn)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內(nèi),來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 |
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 | 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十章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——隊長,你就決定吧。” |
皮開肉綻 | 元 鄭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。” |
識字知書 | 清·李漁《奈何天·慮婚》:“莫說別個,就是闕忠輩呵,一般也貌昂藏,識字知書,怎奈這命低微,執(zhí)鐙隨鞭。” |
鐵樹開花 | 明 來集之《鐵氏女》:“頓開鸚鵡籠,扭上鴛鴦配。定教那鐵樹開花還結(jié)子。” |
大開方便之門 | 明 馮惟敏《僧尼共犯》四:“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方便之門,放俺還俗,便成配偶。” |
死不開口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別跟我裝蒜了,死不開口。打開天窗說亮話,你的小命攥在我手心里。” |
打情賣笑 | 曹禺《日出》第三幕:“在地獄一般的寶和下處,充滿著各種叫賣、喧囂、女人詬罵、打情賣笑的聲浪。” |
橫七豎八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34回:“一片瓦礫場上,橫七豎八,殺死的男子婦女,不計其數(shù)。” |
信口開河 |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你那里休聒,不當(dāng)一個信口開合知。” |
打退堂鼓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將馬來,回私宅去也。” |
字斟句酌 | 清 紀(jì)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》:“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,宋儒積一生精力,字斟句酌,亦斷非漢儒所及。” |
竹籃打水一場空 | 清·惜陰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15回:“這個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來了,只怕老爺要將小姐許配與他,你我不是竹藍打水一場空嗎?” |
豁然開朗 | 晉 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初極狹,才通人。復(fù)行數(shù)十步,豁然開朗。” |
五花八門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2回:“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,簪了雉羽,穿極新鮮的靠子,跑上場來,串了一個五花八門。” |
一棍子打死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不許人家發(fā)表錯誤的意見,發(fā)表了就‘一棍子打死’,這不是解決矛盾的辦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