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罐破摔的成語故事
拼音pò guàn pò shuāi
基本解釋比喻有了缺點、錯誤不改正,反而有意向更壞的方向發展。
出處陶斯亮《一封終于發出的信》:“我真想破罐破摔,自暴自棄,可是一想到您,我就又覺得不應該那樣做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破罐破摔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破罐破摔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破鏡重圓 | 宋 李致遠《碧牡丹》:“破鏡重圓,分釵合鈿,重尋繡戶珠箔?!?/td> |
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歡喜不盡,暗說道:‘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?!?/td> |
乘風破浪 | 《宋書 宗愨傳》:“愨少時,炳問其志。愨答曰:‘愿乘長風破萬里浪?!?/td> |
冰解的破 | 清 曾國藩《<經史百家簡編>序》:“惟校讎之學,我朝獨為卓絕,干嘉間巨儒輩出,講求音聲故訓,校勘疑誤,冰解的破,度越前世矣?!?/td> |
不攻自破 |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 |
魚死網破 | 《杜鵑山》第五場:“他就是張網捕魚,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?!?/td> |
家破人亡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元安禪師》:“師曰:‘家破人亡,子歸何處?’” |
破釜沉舟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項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燒廬舍,持三日糧,以示士卒必死,無一還心。” |
老牛拉破車 | 吳強《紅日》第六章:“那么,什么時候解決戰斗?還是老牛拉破車,慢慢吞吞的嗎?” |
皮開肉破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51回:“四個嘍啰聽了,那敢怠慢,登時上來兩個,把大盜緊緊按??;那兩個舉起大板,打的皮開肉破,喊叫連聲。” |
膽破心寒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一卷:“膽破心寒,比敵人懾服之狀;風聲鶴唳,驚士卒敗北之魂。” |
破壁飛去 | 唐·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》卷七:“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,每云:‘點睛即飛去。’人以為妄誕,因請點之。須臾,雷電破壁,兩龍乘云騰去上天,二龍未點眼者見在。” |
讀書破萬卷 | 唐 杜甫《奉贈韋左丞文二十韻》: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” |
長風破浪 | 《宋書 宗愨傳》:“愨年少時,炳問其志,愨曰:‘愿乘長風破萬里浪。’” |
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滿將大門閉了,兩個促膝細談。正是: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!” |
顛撲不破 | 宋 朱熹《朱子全書》:“既能體之而樂,則亦不患不能守,須如此而言,方是顛撲不破,絕滲漏,無病敗耳?!?/td> |
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功夫 |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滿將大門閉了,兩個促膝細談。正是: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!” |
斧破斨缺 | 《詩·豳風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?!?/td> |
破柱求奸 | 《后漢書·黨錮傳·李膺》:“時張讓弟朔為野王令,貪殘無道,至乃殺孕婦,聞膺厲威嚴,懼罪逃還京師,因匿兄讓弟舍,藏于合柱中。膺知其狀,率將吏卒破柱取朔,付洛陽獄。受辭畢,即殺之?!?/td> |
支離破碎 | 元 許謙《白云集》:“近代以文辭取士,而不考其實,惟務雕鐫鏤刻,破碎支離,波淫邪遁之辭,靡所不至?!?/td> |
破屋更遭連夜雨,漏船又遭打頭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5回:“禍從天降,災向地上。恰似破屋更遭連夜雨,漏船又遭打頭風?!?/td> |
勢如破竹 | 《晉書 杜預傳》:“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數節之后,皆迎刃而解。” |
石破天驚 | 唐 李賀《歌詩集 李憑箜篌引》:“女媧煉石補天處,石破天驚逗秋雨。” |
破口大罵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茶房未及開口,那女人已經破口大罵起來?!?/td> |
破天荒 | 宋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四卷:“唐荊州衣冠藪澤,每歲解送舉人,多不成名,號日天荒解。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,號為‘破天荒’?!?/td> |
牢不可破 | 唐 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大官臆決唱聲,萬口和附,并為一談,牢不可破。” |
師老兵破 | |
一語道破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但這位姑娘,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,此刻要一語道破,必弄到滿盤皆空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