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頸就戮的成語故事
拼音xǐ jǐng jiù lù
基本解釋把脖子洗凈,伸到刀下受斬。比喻等待滅亡。
出處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2回:“今且放汝回去,說與孫權(quán):洗頸就戮!”
暫未找到成語洗頸就戮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洗頸就戮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貧如洗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竇娥冤》楔子:“小生一貧如洗,流落在這楚州居住。” |
眼淚洗面 | 宋·陸游《避暑漫抄》:“又韓玉汝家,有李國主歸朝后與金陵舊宮人書云:‘此中日夕,只以眼淚洗面。’” |
舍安就危 | 宋·蘇舜欽《上范希文書》:“延州逼近賊鋒,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,雖古人不逮也。” |
隨行就市 | |
從俗就簡 | 宋 周輝《清波別志》卷下:“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,必旋檢本,模仿筆畫,從俗就簡。 |
將計(jì)就計(jì) | 元 李文蔚《張子房圯橋進(jìn)履》:“將計(jì)就計(jì),不好則說是好。” |
功成名就 |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譽(yù)不可虛假。” |
便還就孤 | |
駕輕就熟 | 唐 韓愈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,而王良、造父為之先后也。” |
洗耳恭聽 | 元 鄭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請大王試說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聽。” |
將錯(cuò)就錯(cuò) | 宋 釋悟明《聯(lián)燈會(huì)要 道楷禪師》:“祖師已是錯(cuò)傳,山僧已是錯(cuò)說,今日不免將錯(cuò)就錯(cuò),曲為今時(shí)。” |
援筆立就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26卷:“華安不假思索,援筆立就,手捧所作呈上。” |
因陋就簡 | 漢 劉歆《移讓太常博士書》:“茍因陋就寡,分文析字,煩言碎辭,學(xué)者罷老,且不能究其一藝。” |
洗心革面 | 晉 葛洪《抱樸子》:“洗心而革面者,必若清波之滌輕塵。” |
避重就輕 | 宋 劉摯《忠肅集 侍御史黃君墓志銘》:“民始不以多男為患,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。” |
各就各位 | 徐遲《漢水橋頭》:“所有的人已各就各位,擺好了陣勢。” |
高不成低不就 | 宋 陳師道《宿柴城》詩:“起倒不供聊應(yīng)俗,高低莫可只隨緣。” |
洗劫一空 | 霍達(dá)《穆斯林的葬禮》第五章:“他要把奇珍齋的全部存貨、存料都洗劫一空,再賺回來的錢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塊大洋了!” |
就地取材 | 《詩經(jīng) 豳風(fēng) 七月》:“蠶月條桑。”唐 孔穎達(dá)疏《十字注疏》:“條其桑而采之,謂斬條于地,就地采之也。” |
就事論事 | 宋 楊時(shí)《楊龜山集 荊州所聞》:“孟子與人君言,皆所以擴(kuò)其善心,而革其非,不止就事論事。” |
碧空如洗 | 宋 張?jiān)伞端{(diào)歌頭》詞:“萬里碧空如洗,寒浸十分明月,簾卷玉波流。” |
行將就木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則就木焉。請待子。” |
俯首就縛 | |
將機(jī)就機(jī)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04回:“那段氏刁頑,如或不允這頭親事,設(shè)或有個(gè)破綻,為害不淺。只得將機(jī)就機(jī)罷。” |
去危就安 | 《北齊書·文襄帝紀(jì)》:“去危就安,今歸正朔;轉(zhuǎn)禍為福,已脫羅網(wǎng)。” |
按部就班 | 西晉 陸機(jī)《文賦》:“觀古今于須臾,撫四海于一瞬。然后選義按部,考辭就班。” |
日就月將 | 《詩經(jīng) 周頌 敬之》:“日就月將,學(xué)有緝熙于光明。” |
高不湊低不就 | 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九:“其間也就說過幾家親事,高不湊低不就,一家也不曾成得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