橫沖直撞的成語故事
拼音héng chōng zhí zhuàng
基本解釋橫的沖過去;直的撞過來。形容毫無顧忌地亂沖亂撞或蠻不講禮。
出處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13回:“黑旋風李逵和鮑旭引著兩個牌手,在城里橫沖直撞,追殺南兵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橫沖直撞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橫沖直撞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往直前 | 陶成章《浙案紀略》第四章第二節:“其行事也,常鼓一往直前之氣,而不慮其他。” |
一榻橫陳 | 唐·李商隱《北齊》詩之一:“小蓮玉體橫陳夜,已報周師入晉陽。” |
一錢不直 | 金·元好問《晨起》詩:“多病所須惟藥物,一錢不直是儒冠。” |
一飛沖天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滑稽列傳》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” |
七橫八豎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三十四回:“一片瓦礫場上,橫七豎八,殺死的男子婦人,不計其數。” |
七縱八橫 | 宋·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法》:“及其透徹,則七縱八橫,信手拈來,頭頭是道矣。” |
不直一文 | 宋·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十四:“士大夫若愛一文,不直一文。” |
不直一錢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,今日長者為壽。” |
專橫跋扈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梁冀傳》:“帝少而聰慧,知冀驕橫,嘗朝群臣,目冀曰:‘此跋扈將軍也。’” |
東沖西決 | 清·江藩《漢學師承記·胡渭》:“近日治河,乃遏之使不得北,而南入于淮,以便運耳。南行非河之本性,東沖西決,率無寧歲。” |
東沖西撞 | 楊朔《鐵騎兵》:“他帶著一班人巧妙地摔開了追擊的敵人,東沖西撞,想再追上大隊。” |
東沖西突 | 《三國演義》第七一回:“曹操見云東沖西突,所向無前……奮然大怒,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云。” |
東奔西撞 | 明·高濂《玉簪記·依親》:“驟然起兵戈,擾攘。卷塵飛,東奔西撞,嬌兒拆散知何往?” |
東挨西撞 | 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:“終日間靠著些東涂西沫,東挨西撞,也濟不得甚事。” |
東橫西倒 | 劉復《曉》詩:“回看車中,大家東橫西倒,鼾聲呼呼。” |
東碰西撞 | 巴金《火》:“劉波好像被困在一條死巷里,他東碰西撞都找不出一個出路。” |
東磕西撞 | 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五回:“你道這幾件事豈是容易做的?這都是要腳奔波,足不沾地的勾當,豈是教書人所為?[汪為露]失了魂的一般東磕西撞。” |
東穿西撞 | 《隋唐演義》第二六回:“次日進城中訪察……亦不曉得那張善士住在何處,東穿西撞,但聞街談巷語,東一堆西一簇,說某家送了幾千兩,某家送了幾百兩。” |
東走西撞 | 《四游記·華光鬧東岳廟》:“聞你不是好人,東走西撞,無事不為,今來我東岳廟則甚。” |
東馳西撞 | 《花月痕》第四七回:“那馬東馳西撞,不可押勒。” |
中通外直 | 宋·周敦頤《愛蓮說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 |
主圣臣直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薛廣德傳》:“張猛進曰:‘臣聞主圣臣直。’” |
主明臣直 | 明·張居正《帝鑒圖說》上篇:“妾聞主明臣直,今魏征直,由陛下之明也。” |
舉枉措直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舉枉錯諸直,則民不服。” |
舉直厝枉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楊彪傳》:“所以瞻仰明公者,以公聰明仁智,輔相漢朝,舉直厝枉,致之雍熙也。” |
舉直措枉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舉直錯諸枉,則民服。” |
舉直錯枉 | 《隸釋·漢巴郡太守樊敏碑》:“舉直錯枉,譚思舊制。” |
亂碰亂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