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大莫容的成語故事
拼音dào dà mò róng
基本解釋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,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。后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接受。
出處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“夫子之道,至大也,故天下莫能容夫子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道大莫容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道大莫容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因小失大 | 漢 劉晝《新論》:“滅國亡身為天下笑,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。” |
大義滅親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四年》:“大義滅親,其是之謂乎?” |
人小鬼大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61回:“人小鬼大,你竟敢弄這樣的戲法。” |
食指大動 | 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獻黿于鄭靈公,公子宋與子家將見,子公之食指動。” |
從容不迫 | 魏蘭《<浙案紀略>原序》:“當其臨事之時,從容不迫,顏色不變,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。” |
妄自尊大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馬援傳》:“子陽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,不如專意東方。” |
麻痹大意 | 巴金《堅強戰士》:“我要當心,不能麻痹大意,我應當找個隱蔽的地方。” |
分道揚鑣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 |
鳴鑼開道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鳴鑼開道的。” |
地地道道 | 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29章:“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——不聲不響,心里打著主意。” |
大公無私 | 清 龔自珍《論私》:“矜其同官曰:某甲可謂大公無私也已。” |
不登大雅之堂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回:“這部評話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 |
道骨仙風 | 宋·程珌《喜遷鶯·壽薛樞密》詞:“道骨仙風,安排頓著,須是人間紫府。” |
皆大歡喜 | 《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》:“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” |
落落大方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69回:“杜雍卻不推辭,將通身換了,更覺落落大方。” |
胸無大志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6章:“至于回、革等人,實系凡庸之輩,胸無大志,三年來觀望風色,動搖不前。” |
樂道安命 | 南朝·宋·鮑照《園葵賦》:“蕩然任心,樂道安命。” |
說東道西 | 杜鵬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?” |
條條大路通羅馬 | 艾煊《大江風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,就打斷了她的話,說:‘條條大路通羅馬。’” |
大有可為 | 清 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雖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為。” |
綠林大盜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1回:“既作綠林大盜,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。” |
大名鼎鼎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聽人家,像他這樣大名鼎鼎,還怕有不曉得的。” |
逆道亂常 | 唐 李公佐《謝小娥傳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,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。” |
名山大川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” |
經邦論道 | 《隋書 李穆傳》:“臣日薄桑榆,位高軒冕,經邦論道,自顧缺然。” |
莫衷一是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。” |
夸大其詞 | 《宋史 王祖道傳》:“蔡京開邊,祖道欲乘時徼富貴,誘王江酋、楊晟免等使納士,夸大其辭。” |
五花大綁 | 李季《王貴與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順著捆來橫著綁,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