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規矩矩的成語故事
拼音guī guī jǔ jǔ
基本解釋指人的品行方正,謹守禮法。
出處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5回:“說了不多幾句話,寶玉也來了,進門見了王夫人,不過規規矩矩說了幾句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規規矩矩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規規矩矩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墨守成規 | 清 黃宗羲《錢退山詩文序》:“如鐘嶸之《詩品》,辨體明宗,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。” |
體規畫圓 | 宋·宋祁《宋景文公筆記·釋俗》:“若體規畫圓,準方作矩,終為人之臣仆。” |
方領矩步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儒林傳序》:“服方領習矩步者,委它乎其中。” |
大匠能與人規矩,不能使人巧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盡心》:“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,不能使人巧。” |
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 |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離婁之明,公輸子之巧,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。” |
循規蹈矩 | 宋 朱熹《答方賓王書》:“循涂守轍,猶言循規蹈矩云爾。” |
從規矩定方圓 | 元·無名氏《冤家債主》楔子:“天地神鬼人五仙,盡從規矩定方圓,逆則路路生顛倒,順則頭頭身外玄。” |
規圓矩方 | 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夫推歷生律制器,規圓矩方,權重衡平,準繩嘉量。” |
踐規踏矩 | 清 曾國藩《送唐先生南歸序》:“考乎其從游之徒,則踐規踏矩,儀型鄉國。” |
規矩繩墨 | 《管子 七臣七主》:“法律政令者,吏民規矩繩墨。” |
循規遵矩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6回:“這么一所大花園,都是你們照看,皆因看得你們是三四代的老媽媽,最是循規遵矩的,原該大家齊心,顧些體統。” |
規求無度 | 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侵欲無厭,規求無度。” |
規天矩地 | 《文選·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“乃營三宮,布教頒常。復廟重屋,八達九房。規天矩地,授時順鄉。”薛綜注:“謂宮室之飾,賀者像天,方者則地也。” |
重規迭矩 | 《三國志·蜀書·郤正傳》:“動若重規,靜若迭矩。” |
公規密諫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桓階傳》:“時太子未定,而臨菑侯植有寵,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,宜為儲副,公規密諫,前后懇至。” |
打破常規 | 柯巖《漢堡港的變奏》:“甚至連船正停泊在港口、尊嚴而又自信的十幾個老船長也打破常規,開了一條小艇,集體下海去了。” |
蹈矩循規 | 明·沈受先《三元記·格天》:“積善存仁,蹈矩循規太古民。” |
蹈矩踐墨 | 明·唐順之《與嚴介溪相公書》:“其如某最迂闊樗散,徒有蹈矩踐墨之小節,本無經時理物之長才。” |
一定之規 | 郭小川《新路歌》:“歷史的發展,有它新陳代謝的一定之規。” |
規言矩步 |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四》:“曩以汝為古君子,故任汝放誕,未敢侮汝。汝近乃作負心事,知從前規言矩步,皆貌是心非,今不復畏汝矣。” |
偭規越矩 | 戰國 楚 屈原《離騷》:“固時俗之工巧兮,偭規矩而改錯。” |
以規為瑱 | 《國語·楚語上》:“賴君用之也,故言。不然,巴浦之犀犛兕象,其可盡乎!其又以規為瑱也。” |
規矩準繩 | 漢 王符《潛夫論 贊學》:“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的遺后工也。” |
因襲陳規 | |
破矩為圓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杜林傳》:“大漢初興,詳覽失得,故破矩為圓,斫雕為樸,蠲除苛政,更立疏網,海內歡欣,人懷寬德。” |
蹈規循矩 | 明·徐霖《繡襦記·偽儒樂聘》:“空窮讀數行書,蹈規循矩沒是非。” |
陳規陋習 | 老舍《鼓書藝人》十七:“要是我們不抗戰,今天早已經亡國了。陳規陋習也一樣,你不跟它斗,它就會壓垮你。” |
蹈矩循彟 | 明·宋濂《佛慧圓明無邊廣照普利大禪師塔銘》:“七歲即就外傅,諸書經目輒成誦,出入蹈矩循彟,有若成人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