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家做主的成語故事
拼音dāng jiā zuò zhǔ
基本解釋當家:主持家務。本指主管家政,有權對家事做出決定。比喻在單位或國家中居主人翁地位。
出處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卷:“要當支書,就得認真地當家做主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當家做主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當家做主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??老當益壯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:“丈夫為志,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。”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“老當益壯”。 |
一不做,二不休 | 唐 趙元一《奉天錄》第四卷:“光晟臨死而言曰:‘傳語后人,第一莫作,第二莫休。’” |
一了百當 | 明 張居正《答山東巡撫何來山》:“清丈事,實百年曠舉,宜及仆在位,務為一了百當。” |
一人做事一人當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12回:“常言道:‘一人做事一人當。’豈敢連累父母?” |
一代風騷主 | 宋·阮閱《詩話總龜前集》第六卷:“當其為一代風騷主。” |
一以當十 | 《戰國策 齊策一》:“一而當十,十而當百,百而當千。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,楚兵呼聲動天,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。” |
一以當百 | 清·李漁《比目魚》第十四回:“楚玉也自領全軍殺將前去。及至兩不相對,真個人強馬壯,一以當百。殺得那些山賊,抱頭而竄。” |
一力承當 |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1回:“在晉侯面前,一力承當。” |
一夫當關 | 《明史·外國傳一·朝鮮》:“忠州左右烏、竹兩嶺,羊腸繞曲,有‘一夫當關’之險。” |
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 | 唐 李白《蜀道難》詩:“劍閣崢嶸而崔嵬,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。” |
一夫當關,萬夫莫摧 | 張天翼《兒女們》:“天門口是個要隘,非造門柵不可。一夫當關,萬夫莫摧。” |
一夫當關,萬夫莫敵 | 郁達夫《出奔》:“東路北伐先鋒隊將迫近一夫當關,萬夫莫敵的仙霞嶺下的時候,1926年的余日剩已無多。” |
一夫荷戟,千人莫當 | 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蜀之為國,非不險也,高山尋云霓,深谷肆無景,數馬懸車,然后得濟,皆言‘一夫荷戟,千人莫當’。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七回:“我說的不是功名么?你們不知道‘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呢’?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昇天 | |
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 |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一百回:“常言:‘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’,你那夫主冤愆解釋,亦得超生去了。” |
一客不煩兩家 | 宋·釋惟白《續傳燈錄·堂遠禪師》:“一鶴不棲雙木,一客不煩兩家。” |
一客不煩二主 |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52回:“一客不煩二主,你不接濟他這一步兒,叫他又往那里借去?” |
一客不犯二主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三回:“悟空道:‘一客不犯二主。若沒有,我也定不出此門。’” |
一家一火 |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第五卷:“王媼嫁了馬周,把自己一家一火,都搬到馬家來了。” |
一家一計 | 元 關漢卿《望江亭》第二折:“把似你守著一家一計,誰著你收拾下兩婦三妻。” |
一家之主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秦重道:‘媽媽是一家之主,有甚煩難?’” |
一家之作 | 《宋書·范曄傳》:“不得志,乃刪眾家《后漢書》為一家之作。” |
一家之學 | 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亦欲以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。”漢·班固《典引》:“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。” |
一家之言 | 西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欲以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。” |
一家之計 | |
一家之論 | 清·顧炎武《與友人論易書》:“排斥眾說,以申一家之論,而通往之路狹矣。” |
一家之說 | 《舊唐書·陸贄傳》:“聽一家之說則例理可征;考歷代所行,則成敗異效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