酩酊爛醉的成語故事
拼音mǐng dǐng làn zuì
基本解釋形容醉得厲害。
出處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0卷:“從下午吃起,直吃到黃昏時候,一個個酩酊爛醉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酩酊爛醉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酩酊爛醉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焦頭爛額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霍光傳》:“令論功而清賓,曲突徙薪亡恩澤,焦頭爛額為上客耶?” |
鬼爛神焦 | 唐 韓愈《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》:“截然高周燒四垣,神焦鬼爛無逃門。” |
惡醉強酒 |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今惡死亡而樂不仁,是猶惡醉而強酒。” |
如癡如醉 | 元·馬致遠《漢宮秋》第二折:“得見了王昭君,使朕如癡似醉。” |
神焦鬼爛 | 清 魏源《圣武記》第七卷:“皆伐山通道,窮搜窟宅,神焦鬼爛。” |
海枯石爛 | 金 元好問《西樓曲》:“海枯石爛兩鴛鴦,只合雙飛便雙死。” |
爛熳天真 | 元·李伯瞻《殿前歡·省悟》曲:“閑愁心上消磨盡,爛熳天真,賢愚有幾人?” |
滾瓜爛熟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1回:“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,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。” |
今朝有酒今朝醉 | 唐 權審《絕句》詩: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來明日愁。” |
醉翁之意不在酒 | 宋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間也。” |
如醉如癡 | 元 關漢卿《石榴花》:“牡丹亭畔人寂寞,惱芳心似醉如癡。” |
皮破肉爛 | 李季《王貴與李香香》第二部:“滿臉渾身血道道,皮破肉爛不忍瞧。” |
光輝燦爛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71回:“護駕龍虎官軍二萬五千,分為五對,每對五千,按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色,旗幡甲馬,并依本色,光輝燦爛,極其雄壯。” |
破爛貨 | 巴金《一顆桃核的喜劇》:“我們有的是封建社會的破爛貨,非常豐富。” |
破銅爛鐵 | 清·龔自珍《杭大宗逸事狀》:“買破銅爛鐵,陳于地賣之。” |
雞爛嘴巴硬 | |
紙醉金迷 | 宋 陶穀《清異錄 居室》:“(癰醫孟斧)有一小室,窗牖煥明,器皆金飾,紙光瑩白,金彩奪目,所親見之,歸語人曰:‘此室暫憩,令人金迷紙醉。’” |
酩酊大醉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3回:“不兩個時辰,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。” |
醉眼朦朧 | 宋·蘇軾《杜介送魚》:“醉眼朦朧覓歸路,松江煙雨晚疏疏。” |
爛額焦頭 | 宋 李綱《謝移灃州居住表》:“進不量其淺薄,退遂致于爛額焦頭。” |
中心如醉 | 《詩經·王風·黍離》:“行邁靡靡,中心如醉。” |
今夕有酒今夕醉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你的危言諍論,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,反使得他決心去及時行樂,今夕有酒今夕醉!” |
火到豬頭爛,錢到公事辦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:“自古道好:火到豬頭爛,錢到公事辦。憑你世間稀奇作怪的東西,有了錢,那一件做不出來。” |
似醉如癡 | 明 無名氏《魏徵改詔》第二折:“著人腦蓋天靈碎,唬的他似醉如癡。” |
越扶越醉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32回:“幾句話把一個譚紹聞真真的撮弄成了一個當家之主,越扶越醉。” |
張公吃酒李公醉 | 唐 張鷟《朝野僉載》第一卷:“天后時,謠言曰:‘張公吃酒李公醉。’張公者,斥易之兄弟也;李公者,言李氏大盛也。” |
心醉魂迷 | 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 慕賢》:“所值名賢,未嘗不心醉神迷,向慕之也。” |
酒醉飯飽 | 元 高文秀《襄陽會》第一折:“我著他酒醉飯飽,走不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