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故細過的成語故事
拼音wēi gù xì guò
基本解釋細過:小的過失。指微小的過失和事故。
出處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中山恭王袞傳》:“此亦大罪惡耳,其微故細過,當掩覆之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微故細過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微故細過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精雕細刻 | 《共青團員;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》(1982年2月5日《中國青年報》社論):“要以平等交心的態度;點點滴滴、精雕細刻;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?!?/td> 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。” |
改過遷善 |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?!?/td> |
不過爾爾 | 清 沈復《浮生六記 浪游記快》:“其紅門局之梅花,姑姑廟之鐵樹,不過爾爾?!?/td> |
謹小慎微 | 漢 劉安《淮南子 人間訓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時?!?/td> |
體恤入微 | 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,必須明白透澈,體恤入微。” |
故家喬木 |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說:“故家喬木?!惫徊徊?。就如尊府這燈,我縣里沒不第二副。’” |
過了這個村,沒這個店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3回:“這是送上門的。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,過這村,就沒這店了?!?/td> |
過五關,斬六將 |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明知故問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:“見他這番光景,明知故問道:‘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?” |
和風細雨 | 南朝 陳 張正見《陪衡陽游耆阇詩》:“清風吹麥壟,細雨濯梅林?!?/td> |
視微知著 | |
故步不離 | 清·張履祥《與陳乾初書》:“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無所進步,是以故步不離耳。” |
肝膽過人 | |
擦肩而過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2回:“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?!?/td> |
過而能改 | 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過矣,將改之?;锥唬骸苏l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?!?/td> |
將寡兵微 | 元·無名氏《黃鶴樓》第三折:“然劉備將寡兵微,我則彼立劉朝,復興漢世,非小官之能?!?/td> |
兵微將寡 | 元 關漢卿《單刀會》第一折:“他兄弟雖多,兵微將寡?!?/td> |
故態復萌 | 唐 劉禹錫《砥石賦》:“故態復還,寶心再起。既賦形而終用,一蒙垢焉何恥?” |
過門不入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稷當平世,三過其門而不入?!?/td> |
細水長流 | 清 翟灝《通俗編 地理》引《遺教經》:“汝等常勤精進,譬如小水常流,則能穿石?!?/td> |
過甚其詞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市面上的消息也許過甚其詞?!?/td> |
走過場 | 《紅旗》1984年第7期:“把領導干部要帶頭的問題突出地加以強調,對于防止對照檢查走過場,是十分必要的?!?/td> |
無微不至 | 宋 魏了翁《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札》:“臣竊念主憂臣辱,義不得辭,跼蹐受命,退而差辟官吏、條列事目、調遣將士,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,靡微不周?!?/td> |
過五關斬六將 | 《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》第76回:“這如今萬世之下,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、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?” |
神經過敏 | 魯迅《集外集·關于<關于紅笑>》:“倘僅有彼此神似之處,我以為那是因為同一厚書的譯本,并不足異的,正不必如此神經過敏,只因‘疑心’而竟想入非非?!?/td> |
微不足道 | 清 閻爾梅《白耷山人文集》:“又好讀古人書,遇古人有氣誼、事功、文章者,輒慨然欣慕,其卑不足值者,心鄙夷之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