銖銖較量的成語故事
拼音zhū zhū jiào liàng
基本解釋謂極精細地計較衡量。
出處清·陳確《原教》:“荀告韓楊,各是所見,銖銖較量,可謂愚甚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銖銖較量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銖銖較量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壽元無量 | 元·吳昌齡《東坡夢》第四折:“爇龍涎一炷透蒼穹,祝吾生壽元無量。” |
算盡錙銖 | 清·昭梿《嘯亭雜錄·吳利府》:“嘗牟利于主算者,主算者算盡錙銖,其父猶以為未足。” |
海水不可斗量 | 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 |
量能授官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今陛下躬行大孝,鑒三王,建周道,兼文武,厲賢予祿,量能授官。” |
度德量力 |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處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 |
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別是一番面目,想到:‘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!’” |
量力而行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則進,否則退,量力而行。” |
量體裁衣 | 《南齊書 張融傳》:“今送一通故衣,意謂雖故,乃勝新也。是吾所著,已令裁減稱卿之體。” |
量力度德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處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 |
銖兩之奸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廣漢精于吏務,善為購距,銖兩之奸,皆告之。” |
功德無量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南陽慧忠國師》:“功德無量,非口所說,非意所陳。” |
車載斗量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孫權傳》“遣都尉趙咨使魏”裴松之注引三國 吳 韋昭《吳書》:“如臣之比,車載斗量,不可勝數。” |
斤斤計較 | 《詩經 周頌 執競》:“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” |
車量斗數 | 清·秋瑾《精衛石》第一回:“這真是……車量斗數的功德,為什么倒無人肯做呢?” |
寬宏大量 | 元 無名氏《魚樵記》第三折:“我則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,元來那相公寬宏大量。” |
自不量力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十一年》:“不度德,不量力,不親親,不征辭,不察有罪。” |
看菜吃飯,量體裁衣 | 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‘看菜吃飯,量體裁衣。’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事。” |
不自量力 | 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》:“今諸外道不自量力,結黨連群,敢聲論鼓,惟愿大師摧諸異道。” |
銖銖校量 | 宋·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柳柳州》:“然榮辱得失之際,銖銖校量,而自矜其達,每詩不著此意,是豈能真忘之者哉!” |
雅量高致 | 《三國志·吳志·周瑜傳》“惟與程普不睦”裴松之注引晉·虞溥《江表傳》:“幹(蔣幹)還,稱瑜雅量高致,非言辭所間。” |
計較錙銖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治家》:“近世嫁娶,遂有賣女納財,買婦輸絹,比量父祖,計較錙銖,責多還少,市井無異。” |
陂湖稟量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黃憲傳》:“叔度汪汪若千頃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濁,不可量也。” |
以澤量尸 | 清·顧炎武《羌胡引》:“四入郊圻躪齊魯,破邑屠城不可數,刳腹絕腸,折頸折頤,以澤量尸。” |
七次量衣一次裁 | |
比量齊觀 | 廖仲愷《中國的實業的現狀及產業落后的原因》:“因此我們的輸出,必不能和輸入比量齊觀。” |
銖量寸度 | 清·魏源《默觚上·學篇八》:“銖量寸度,石丈必差,操券責償,曷以見天地之大哉。” |
等量齊觀 | 清 況周頤《蕙風詞話》:“或帶煙月而益韻,托雨露而成潤,意境可以稍變,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。” |
寬洪海量 | 元·馬致遠《岳陽樓》第一折:“主人家寬洪海量醉何妨,直吃的卷簾邀皓月,再誰想開宴出紅妝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