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滋未艾的成語故事
拼音fāng zī wèi ài
基本解釋見“方興未艾”。
出處清·蔣士銓《臨川夢·拒弋》:“咳,權相所為,一無忌憚至此。主少國疑之禍,方滋未艾矣!”
暫未找到成語方滋未艾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方滋未艾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血氣方剛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季氏》:“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斗?!?/td> |
圓顱方趾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精神訓》:“故頭之圓也像天,足之方也像地?!?/td> |
落落大方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69回:“杜雍卻不推辭,將通身換了,更覺落落大方?!?/td> |
懸而未決 | 孫中山《救國之急務》:“已將一切問題決定,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,懸而未決?!?/td> |
自怨自艾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。” |
斗方名士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,天天弄些詩去登報,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?!?/td> |
余波未平 | |
防患于未然 | 《周易 既濟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《樂府詩集 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?!?/td> |
外圓內方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郅惲傳》:“案延資性貪邪,外方內圓,朋黨構奸,罔上害人?!?/td> |
乳臭未干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0卷:“雖有兩個外甥,不是姐姐親生,并且乳臭未干,誰人來稽查得他?” |
祖傳秘方 |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他說涂上既能防凍又能治療,并說這是他祖傳秘方?!?/td> |
大開方便之門 | 明 馮惟敏《僧尼共犯》四:“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方便之門,放俺還俗,便成配偶?!?/td> |
圓鑿方枘 | 戰國 楚 屈原《楚辭 九辯》:“圓鑿而方枘兮,吾知其齟齬而難入?!?/td> |
變化無方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袁紹傳》:“曹公善用兵,變化無方,眾雖小,未可輕也,不如以久持之?!?/td> |
墨汁未干 | 毛澤東《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》:“可是墨汁未干,將軍們即奉命作成消滅邊區的軍事計劃?!?/td> |
前所未聞 | 宋 周密《齊東野語 黃婆》:“此事前所未聞,是知窮荒絕徼,天奇地怪,亦何所不有?!?/td> |
方面大耳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 你不看見城里張府上那些老爺,都有萬貫家私,一個個方面大耳?!?/td> |
天各一方 | 漢 蘇武《詩》:“良友遠別離,各在天一方?!?/td> |
樹德務滋 | 《尚書·泰誓下》:“樹德務滋,除惡務本。” |
未能免俗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任誕》:“未能免俗,聊復爾耳。” |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 |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猶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?!?/td> |
方生方死 |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?!?/td> |
立賢無方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》:“湯執中立賢無方?!?/td> |
訛以滋訛 | 清 侯方域《為司徒公與寧南侯書》:“而無如市井倉皇,訛以滋訛,幾于三人成虎。” |
聞所未聞 | 《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越中無足與語,至生來,令我日聞所未聞?!?/td> |
智欲圓而行欲方,膽欲大而心欲小 |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凡人之論,心欲小而志欲大,智欲圓而行欲方,能欲多而事欲鮮?!?/td> |
天方夜譚 | 張潔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鄭子云的話在他看來是書呆子的囈語,咬文嚼字、天方夜譚、理想主義?!?/td> |
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,與公子攜手下船,正是: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