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刀真槍的成語故事
拼音zhēn dāo zhēn qiāng
基本解釋①真實(shí)的刀槍。②比喻毫不作假,實(shí)實(shí)在在。
出處老舍《龍須溝》第二幕:“他們在這兒,不是先給孩子們糖吃,然后才真刀真槍的一殺殺一大片?”歐陽山《苦斗》三八:“你知道么?人家是拿真刀真槍的。不比我們光拿鐵筆、扁擔(dān)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真刀真槍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真刀真槍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神槍手 | 清·黃世仲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4回:“二來見蕭王妃擊死李守義,已呼他作神槍手女將軍。” |
刀光劍影 | 南朝 梁 吳筠《戰(zhàn)城南囚首》:“劍光揮夜電,馬汗晝成泥。”又《邊城將》:“刀含四尺影,劍抱七星文。” |
信以為真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,信以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 |
刀耕火種 | 宋 陸游《雍熙請機(jī)老疏》:“山宿山行,平日只成露布;刀耕火種,以今別是生涯地。” |
牛刀小試 | 宋 蘇軾《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》詩:“讀遍牙簽三萬軸,欲來小邑試牛刀。” |
舞刀躍馬 | 明·無名氏《楊家將演義》第三卷:“岳勝怒曰:‘好賊奴,敢如此大言!’舞刀躍馬,直取天佑。” |
唇槍舌劍 | 元 高文秀《澠池會》一折:“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。” |
千真萬確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9回:“匡超人大驚道:‘那有此事!我昨日午間才會著他,怎么就拿了?’景蘭江道:‘千真萬確的事。’” |
單刀直入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2卷:“若是作家戰(zhàn)將,便須單刀直入,更莫如何若何。” |
患難見真情 | 鄧小平《國家的主權(quán)和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》:“中國有句古話,叫做患難見真情。” |
一刀切 | 劉心武《鐘鼓樓》第一章:“世界上的事,沒有一刀切的時(shí)候,沒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滿的時(shí)候。” |
笑里藏刀 | 《舊唐書 李義府傳》:“既處權(quán)要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輒加傾陷。故時(shí)人言其笑中有刀,又以其柔而害物,亦謂之‘李貓’。” |
借刀殺人 | 明 汪廷訥《三祝記 造陷》:“恩相明日奏仲淹為環(huán)慶路經(jīng)略招討使,以平元昊,這所謂借刀殺人。” |
單刀赴會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66回:“吾來日駕小舟,只用親隨十余人,單刀赴會,看魯肅如何近我!” |
笑處藏刀 | 清·李漁《蜃中樓·點(diǎn)差》:“威權(quán)震主,勢焰薰人,笑處藏刀,毒性有如蜂蠆。” |
路見不平,拔刀相救 | 清·宣鼎《夜雨秋燈錄續(xù)集·金竹寺》:“路見不平,拔刀相救。佛菩薩賞其義俠,故遠(yuǎn)導(dǎo)幻影以生之。” |
寶刀不老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70回:“張郃出馬,見了黃忠,笑曰:‘你許大年紀(jì),猶不識羞,尚欲出陣耶?’忠怒曰:‘豎子欺吾年老!吾手中寶刀卻不老。’” |
不明真相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關(guān)于新文字》:“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,來胡說八道,欺騙不明真相的人。” |
借書留真 | 《漢書·河間獻(xiàn)王傳》:“從民得善書,必為好寫與之,留其真。” |
真命天子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四卷:“先生二十五六年前,便識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。” |
大刀闊斧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7回:“搖旗吶喊,擂鼓鳴鑼,大刀闊斧,殺奔祝家莊來。” |
善刀而藏 | 《莊子·養(yǎng)生主》:“提刀而立,為之四顧,為之躊躇滿志,善刀而藏之。” |
兩面三刀 | 元 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“我是這鄭州城里第一個(gè)賢慧的,倒說我兩面三刀,我搬調(diào)你甚的來。” |
爛熳天真 | 元·李伯瞻《殿前歡·省悟》曲:“閑愁心上消磨盡,爛熳天真,賢愚有幾人?” |
返璞歸真 | 太平天國·洪仁玕《英杰歸真》:“上帝基督化人,超凡入圣,返璞歸真。” |
快刀斬亂麻 | 《北齊書 文宣帝紀(jì)》:“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,各使治亂絲,帝獨(dú)抽刀斬之,曰:‘亂者須斬!’” |
單槍匹馬 | 唐 汪遵《烏江》詩:“兵散弓殘挫虎威,單槍匹馬突重圍。” |
暗箭明槍 | 《群英類選 清腔類 玉交枝》:“忽心癡撞入他迷魂陣圖里,暗箭明槍難躲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