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忭鼓舞的成語故事
拼音huān biàn gǔ wǔ
基本解釋見“歡忻鼓舞”。
出處
暫未找到成語歡忭鼓舞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歡忭鼓舞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鼓一板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二:“公子身邊最講得話、像心稱意的,有兩個門客……大小事多要串通得這兩個,方才弄得成。這兩個一鼓一板,只要公子出脫得些,大家有味。” |
一鼓作氣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 |
一鼓而下 |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定謀》:“昨日令人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,逕截趙魏,掩其不備,一鼓而下。” |
不歡而散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眾客咸不歡而散。” |
不舞之鶴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排調》:“昔羊叔子有鶴善舞,嘗向客稱之,客試使驅來,氃氋不肯舞。” |
兩部鼓吹 | 《南齊書·孔稚珪傳》:“門庭之內,草萊不剪,中有蛙鳴,或問之曰:‘欲為陳蕃乎?’稚珪笑曰:‘我以此當兩部鼓吹,何必期效仲舉。’” |
買笑尋歡 | 歐陽予倩《潘金蓮》第二幕:“他仗著有錢有勢,到這兒來買笑尋歡,他哪兒有甚么真情真義?” |
買笑迎歡 | 《水滸傳》第八一回:“俺哥哥要見尊顏,非圖買笑迎歡,只是久聞娘子遭際今上,以此親自特來告訴衷曲。” |
買笑追歡 | 宋·吳自牧《夢梁錄·酒肆》:“壩頭西市坊雙鳳樓施廚開沽,下瓦子前新樓鄭廚開沽,俱有妓女,以待風流才子買笑追歡耳。” |
人歡馬叫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只聽得外面喧嚷,似有人喊馬嘶之聲,漸漸近前堂來了。” |
仆旗息鼓 | 《新唐書·南蠻傳》:“會蠻踵來,還攻大度河,仆旗息鼓。” |
伯歌季舞 | 漢 焦贛《易林 否之損》:“秋風牽手,相提笑語。伯歌季舞,燕樂以喜。” |
偃旗仆鼓 | 宋·蘇洵《權書·法制》:“偃旗仆鼓,寂若無氣,嚴戢兵士,敢嘩者斬。” |
偃旗臥鼓 | 《梁書·王僧辯傳》:“及賊前鋒次江口,僧辯乃命眾軍,乘城固守,偃旗臥鼓,安若無人。” |
偃旗息鼓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》:“成都既定,以云為翊軍將軍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趙云別傳》:“云入營,更大開門,偃旗息鼓,公軍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” |
鳳儀獸舞 | 《書·益稷》:“《簫韶》九成,鳳皇來儀……擊石拊石,百獸率舞。” |
鳳歌鸞舞 | 宋·趙善括《醉蓬萊》詞:“桂子蘭孫,鳳歌鸞舞,介我公眉壽。” |
鳳舞鸞歌 | 唐·宋之問《太平公主山池賦》:“鳳舞鸞歌兮儼欲飛,披煙弄月兮宵未歸。” |
鳳舞龍蟠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四回:“不想這一拜,恰恰的合成一個‘名花并蒂’,儼然是金廂玉琢,鳳舞龍蟠!” |
鳳舞龍飛 |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回:“只這書法也寫得這等鳳舞龍飛,真令人拜服。” |
擊壤鼓腹 | 《莊子 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時,民居不知所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” |
擊鼓鳴金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三回:“張遼可使擊鼓鳴金,許褚可使牧羊放馬。” |
前歌后舞 | 《尚書大傳》第三卷:“師乃慆,前歌后舞。” |
千歡萬喜 |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蘆》第三回:“阿貓千歡萬喜,領謝而去。” |
賣笑追歡 | 元 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一折:“再不去賣笑追歡風月館,再不去迎新送舊翠紅鄉。” |
臥旗息鼓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裴松之注引郭沖三事曰:“亮意氣自若,敕軍中皆臥旗息鼓,不得妄出庵幔,又令大開四城門,掃地卻酒。” |
臥鼓偃旗 | 《周書·王思政傳》:“東魏太尉高岳、行臺慕容紹宗、同劉豐生等,率步騎十萬來攻潁川,城內臥鼓偃旗,若無人者。” |
卷旗息鼓 | 清 孫郁《繡幃燈 公討》:“須等那不賢之婦親口道允,我等才卷旗息鼓,暫寬一時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