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葑采菲的成語故事
拼音cǎi fēng cǎi fēi
基本解釋葑:蔓青,葉和根、莖都可食,但味苦;菲:蕪菁類植物。比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長。
出處《詩經(jīng) 邶風(fēng) 谷風(fēng)》:“采葑采菲,無以下體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采葑采菲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采葑采菲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想望豐采 | 《明史·馮琦傳》:“數(shù)陳讜論,中外想望豐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 |
神采奕奕 | 明 沈德符《野獲編 玩具》:“細(xì)視良久,則筆意透出絹外,神采奕奕。” |
興高采烈 | 南朝 梁 劉勰《文心雕龍 體性》:“叔夜俊俠,故興高而采烈。” |
博采眾長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劉芳傳》:“考括墳籍,博采群議。” |
無精打采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5回:“小紅待要過去,又不敢過去,只得悄悄向瀟湘館,取了噴壺而回;無精打采,自向房內(nèi)躺著。” |
采善貶惡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《春秋》采善貶惡,推三代之德。” |
采風(fēng)問俗 | 清 俞蛟《夢廠雜著 潮嘉風(fēng)月》:“采風(fēng)問俗,紀(jì)載宜詳;品翠題紅,篇章爭麗。” |
神采煥發(fā) | 《宋史·趙孟頫傳》:“孟頫才氣英邁,神采煥發(fā),如神仙中人。” |
想望風(fēng)采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霍光傳》:“初輔幼主,政自己出,天下想聞其風(fēng)采。” |
采擢薦進(jìn) | 唐·韓愈《感二鳥賦》:“乃反得蒙采擢薦進(jìn),光耀如此。” |
鳳采鸞章 | 南朝·梁·沈約《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》:“鳳采鸞章,霞鮮錦縟。” |
謬采虛聲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56回:“制臺又謬采虛聲,拿他當(dāng)作了一員能員,先委了他幾個好差使。” |
犢牧采薪 | |
卑宮菲食 | 語出《論語 泰伯》:“禹,吾無間然矣!菲飲食,而致孝乎鬼神;惡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;卑宮室,而盡力乎溝洫。” |
鏡里采花 | 《白雪遺音·無樓梯兒》:“竹籃子打水,鏡里采花,抓不著他。” |
干名采譽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終軍傳》:“而直矯作威福,以從民望,干名采譽,此明圣所必加誅也。” |
旁收博采 | 明·胡應(yīng)麟《少室山房筆叢·史書怗畢》:“裴松之之注《三國》也,劉孝標(biāo)之注《世說》也,偏記雜談,旁收博采。” |
萋菲貝錦 | 柳亞子《滿江紅·吊蔣清烈女士》:“恨何物,萋菲貝錦,敢污清烈。” |
驚采絕艷 |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辨騷》:“故能氣往轢古,辭來切今,驚采絕艷,難與并能矣。” |
罄山采木 | 《舊五代史·唐書·張延朗傳》:“若使罄山采木,竭澤求漁,則地官之教化不行,國本之傷殘益甚,取怨黔首,是黷皇風(fēng)。” |
不揪不采 | |
采蘭贈芍 | 《詩經(jīng) 鄭風(fēng) 溱洧》:“維士與女,伊其相謔,贈之以芍藥。” |
左右采獲 | 《詩經(jīng)·周南·關(guān)睢》:“參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”《漢書·夏侯勝傳》:“勝從父子建,字子卿,自師事勝及歐陽高,左右采獲。” |
菲食薄衣 | 《梁書·武帝紀(jì)上》:“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,準(zhǔn)的甿庶,菲食薄衣,請自孤始。” |
貝錦萋菲 | 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巷伯》:“萋兮菲兮,成是貝錦。” |
采薪之憂 | 戰(zhàn)國 鄒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昔者有王命,有采薪之憂,不能造朝。”朱熹集注:“采薪之憂,言病不能采薪,謙辭也。” |
博采眾議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孫登傳》:“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,博采眾議,寬刑輕賦,均息力役,以順民望。” |
采鳳隨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