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油瓶的成語故事
拼音tuō yóu píng
基本解釋婦女再嫁時所帶的前生子女。
出處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3卷:“楊氏是個二婚頭,初嫁時帶個女兒來,俗名叫做拖油瓶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拖油瓶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拖油瓶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橫拖倒扯 | 明·羅貫中《三遂平妖傳》第五回:“張千、李萬見焦員外來問,不由分說,橫拖倒扯捉進府門。”明·徐渭《英烈傳》第十六回:“[也先]誰知身子一側(cè),側(cè)下馬來,湊巧腳鐙纏住了一只腳,被馬橫拖倒扯。” |
油嘴滑舌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六回:“誰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內(nèi),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騙得爹娘允了,方好進去。” |
橫拖豎拉 | 陸文夫《榮譽》:“可是文教委員是個大塊頭,打籃球的一等好手,橫拖豎拉地就把方巧珍頂?shù)酱蠖Y堂門口。” |
帶水拖泥 | 宋·葉適《修路疏》:“南來北往,何憂帶水拖泥;朝去暮來,不到撞頭磕腦。” |
拖泥帶水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主人勤拳,帶累阇梨,拖泥涉水。” |
守口如瓶 | 唐 道世《諸經(jīng)要集 擇交部 懲過》:“防意如城,守口如瓶。” |
油然而生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義》:“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。” |
火上加油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五回:“三荷包也不睬他,把他氣得越發(fā)火上加油了。” |
老油條 | 柯崗《逐鹿中原》第八章:“飼養(yǎng)員老陳擺起一副老油條的架子。” |
拖拖拉拉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29回:“此時初秋天氣,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長的淺藍竹布衫,拖拖拉拉,底下已遮過膝蓋。” |
拖麻拽布 | 元·無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二折:“俺有朝一日身亡后,誰是我的拖麻拽布人。” |
懷金拖紫 | 晉·陸機《謝平原內(nèi)史表》:“復(fù)得扶老攜幼,生出獄戶,懷金拖紫,退就散輩。” |
粉面油頭 | 元·鐘嗣成《罵玉郎過感恩采茶歌·四景》:“皓齒明眸,粉面油頭,點花牌,行酒令。” |
橫金拖玉 | 清·錢謙益《杜大將軍七十壽序》:“其猶子總?cè)趾氍|、弘場及諸孫十二人,謀相與羅長筵,考鐘鼓,橫金拖玉,稱百年之觴。” |
拖兒帶女 |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拖兒帶女的,起五更,熬半夜,這是造的什么孽呀!” |
舊瓶裝新酒 | 老舍《我怎樣寫通俗文藝》:“這八篇東西,都是用舊瓶裝新酒辦法寫成的。” |
拖拖沓沓 | 沈從文《一個傳奇的本事》:“只好放棄了本業(yè),換上套拖拖沓沓舊軍裝,‘投筆從戎’作個后方留守處不足輕重的軍佐。” |
橫拖倒拽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十四:“眾皂隸一齊動手,把嬌嬌嫩嫩的一個尼姑,橫拖倒拽,捉將下來。” |
拖青紆紫 | 梁啟超《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》第三章:“今日華門一酸儒,來歲可以金馬玉堂矣;今日市門一岨儈,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。” |
井底銀瓶 | 唐·白居易《井底引銀瓶樂府》:“井底引銀瓶,銀瓶欲上絲繩斷;石上磨玉簪,玉簪欲成中央折。” |
潑油救火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74回:“今使他為先鋒,是潑油救火也。” |
紆朱拖紫 | 唐 白居易《歲暮寄微之》詩之三:“若并如今是全活,紆朱拖紫且開眉。” |
黍油麥秀 | 《尚書大傳》卷二:“微子朝周,過殷故墟,見麥秀之蘄蘄兮……曰:此父母之國。乃為《麥秀之歌》,曰:‘麥秀漸漸兮,禾黍油油。彼狡童兮,不我好仇!’”按,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》亦載此事,“微子”作“箕子”。 |
施緋拖綠 | 清曹寅《呼盧歌》:“袒呼不辨王與李,施緋拖綠須眉張。” |
添油熾薪 | 明·李贄《與曾中野書》:“昨見公,令我兩個月心事頓然冰消凍解也。乃知向之勸我者,只為我添油熾薪耳。” |
添油加醋 | 屈興棟《血戰(zhàn)劍門關(guān)》:“我們這些當(dāng)通信兵的,常在首長身邊轉(zhuǎn),把聽來的一些話,添油加醋相互傳說著。” |
油油膩膩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2回:“裹一項油油膩膩舊頭巾,穿一領(lǐng)邋邋遢遢潑戲襖。” |
油頭滑腦 | 魯迅《書信集 550 致王志之》:“歌德派拉君之事,我未注意,此君蓋法國禮拜六派,油頭滑腦,其到中國來,大概確是搜集小說材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