拽布拖麻的成語故事
拼音zhuài bù tuō má
基本解釋猶言披麻戴孝。
出處元·白樸《梧桐雨》第三折:“拽布拖麻,奠酒澆茶,只索淺土兒權時葬下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拽布拖麻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拽布拖麻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麻痹大意 | 巴金《堅強戰士》:“我要當心,不能麻痹大意,我應當找個隱蔽的地方。” |
紛亂如麻 | |
麻木不仁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7回:“天下作女孩兒的,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,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態。” |
橫拖倒扯 | 明·羅貫中《三遂平妖傳》第五回:“張千、李萬見焦員外來問,不由分說,橫拖倒扯捉進府門。”明·徐渭《英烈傳》第十六回:“[也先]誰知身子一側,側下馬來,湊巧腳鐙纏住了一只腳,被馬橫拖倒扯?!?/td> |
東扯西拽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別件事,或者有些東扯西拽,東掩西遮,東三西四,不容易說話。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,一天好事?!豹?/td> |
心亂如麻 | 宋 王思明《山居二首(其二)》:“隨緣隨份是生涯,莫使身心亂似麻?!?/td> |
橫拖豎拉 | 陸文夫《榮譽》:“可是文教委員是個大塊頭,打籃球的一等好手,橫拖豎拉地就把方巧珍頂到大禮堂門口?!?/td> |
帶水拖泥 | 宋·葉適《修路疏》:“南來北往,何憂帶水拖泥;朝去暮來,不到撞頭磕腦?!?/td> |
尺布斗粟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》引民間歌:“一尺布,尚可縫;一斗粟,尚可舂;兄弟二人不能相容?!?/td> |
布被瓦器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王良傳》:“(王良)在位恭儉,妻子不入官舍,布被瓦器?!?/td> |
除舊布新 |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十七年》:“冬,有星孛于大辰,西及漢。申須曰:‘彗,所以除舊布新也?!?/td> |
快刀斬亂麻 | 《北齊書 文宣帝紀》:“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,各使治亂絲,帝獨抽刀斬之,曰:‘亂者須斬!’” |
蓬賴麻直 | 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,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。” |
生拉硬拽 | 李曉明《平原槍聲》:“楊百順便指揮那兩個伙計一齊動手,生拉硬拽地把她弄走了?!?/td> |
拖泥帶水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主人勤拳,帶累阇梨,拖泥涉水。” |
枝流葉布 | 漢·蔡邕《太尉汝南李公碑》:“公諱咸,字元卓,汝南西平人。蓋秦將李信之后,孝武大將軍廣之胄也。枝流葉布,家于茲土?!?/td> |
開誠布公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》:“諸葛亮之為相國也……開誠心,布公道?!?/td> |
殺人如麻 | 唐 李白《蜀道難》詩:“朝避猛虎,夕避長蛇,磨牙吮血,殺人如麻。” |
布衣黔首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李斯列傳》:“夫斯乃上蔡布衣,閭巷黔首。” |
麻雀雖小,肝膽俱全 | 毛澤東《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》:“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統捉來解剖,然后才證明‘麻雀雖小,肝膽俱全’?!?/td> |
密密麻麻 | 巴金《繁星》:“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?!?/td> |
斗米尺布 | 明 袁宏道《碧暉上人修凈室引》:“其一余不知名,亦不識面貌,每日以沉湎為工課。凡所得斗米尺布,盡以沽酒?!?/td> |
拖拖拉拉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9回:“此時初秋天氣,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長的淺藍竹布衫,拖拖拉拉,底下已遮過膝蓋。” |
快刀斬麻 | 茅盾《腐蝕·11月6日》:“此時局勢,須要快刀斬麻,不能拖泥帶水。” |
拖麻拽布 | 元·無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二折:“俺有朝一日身亡后,誰是我的拖麻拽布人?!?/td> |
蓬生麻中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勸學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。” |
青鞋布襪 | 唐 杜甫《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》:“吾獨胡為在泥滓,青鞋布襪從此始?!?/td> |
布衣韋帶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賈山傳》:“布衣韋帶之士,修身于內,成名于外,而使后世不絕息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