挹彼注此的成語故事
拼音yì bǐ zhù cǐ
基本解釋同“挹彼注茲”。
出處郭沫若《歷史人物·甲申三百年祭》:“假使政治是修明的,那么挹彼注此,損有余以補不足,盡可以用人力來和天災抗衡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挹彼注此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挹彼注此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寒如此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》:“‘范叔一寒如此哉!’乃取一綈袍以賜之。” |
一至于此 | 南朝·梁·簡文帝《與湘東王書》:“筆札無情,任其搖礕。甚矣哉!文之橫流,一至于此!” |
不分彼此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8回:“我想叫他們今后不分彼此,都是一樣。” |
不此之圖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32回:“不此之圖,而伐荊州,荊州豐樂之地,國和民順,未可動搖。” |
不虛此行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四十回:“原來你這回到上海,干了這幺一回事,也不虛此一行。 |
樂此不倦 | 《后漢書 光武帝紀》:“我自樂此,不為疲也。” |
樂此不疲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光武帝紀下》:“我自樂此,不為疲也。” |
亦復如此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尤悔》:“劉琨善能招延,而拙于撫御,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,其逃散而去,亦復如此。所以卒無所建。” |
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只是她也是個女孩兒。俗語說的:‘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’” |
僅此而已 |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11章:“不過,一切也都僅此而已了。” |
令人注目 | 巴金《家》:“不過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,枝子彎曲而有力,令人注目。” |
以此類推 | 宋·周煇《清波雜志》卷六:“宣和間,宗室圍爐次,索炭,既至,訶斥左右云:‘炭色紅,今黑,非是。’蓋嘗供熟火也。以此類推之,豈識世事艱難!” |
但愿如此 | 晉·陶潛《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》:“但愿長如此,躬耕非所嘆。” |
何至于此 | 《舊唐書·李密傳》:“請斬之以謝眾,方可安輯。玄感曰:‘何至于此?’” |
依此類推 | 宋·周煇《清波雜志》第六卷:“蓋嘗供熟火也,以此類推之,豈識世事艱難!” |
依經傍注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五卷:“那世上說謊的也盡多,少不得依經傍注,有個邊際,從沒有見你恁樣說瞞天謊的祖師。” |
倚此為命 | |
傾注全力 | 毛澤東《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》:“以便等到時機一到,就傾注全力,大舉反攻,收復失地。” |
傾耳注目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思王植傳》:“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,當權者是矣,故謀能移主,威能懾下。” |
全神傾注 | 葉圣陶《遺腹子》:“他全神傾注的只在哇的一聲之后那最關緊要的一個報告。” |
全神關注 | 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十章:“白知時并不認得他,何況此刻他全神關注的,只是那兩個被人眾打得鼻塌嘴歪的兇手。” |
全神灌注 | 張天翼《春風》:“丁老師全神灌注地聽著,有時候他得插句把嘴。” |
全神貫注 |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人事太忙,不許我們全神貫注,無間斷地專懷念一個人。” |
切切此布 | 毛澤東《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》:“希望全體人民,一律安居樂業,切勿輕信謠言,自相驚擾。切切此布。” |
到此為止 | 陳忠實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嘆口氣:‘完了。到此為止。’” |
前生注定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這首《西江月》詞,大抵說人的婚姻,乃前生注定,非人力可以勉強。” |
區區此心 |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4回:“況區區此心,不為諸公所諒乎?” |
南山可移,此案不動 |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》:“終以為南山可移,此案不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