擲果潘郎的成語故事
拼音zhì guǒ pān láng
基本解釋見“擲果潘安”。
出處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少時挾彈出洛陽道,婦人遇者,莫不連手共縈之?!眲⑿俗⒁墩Z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嫗以果擲之滿車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擲果潘郎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擲果潘郎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倒果為因 | 民意《告非難民生主義者》:“曾不問資本所以群趨于都會之故,是所謂倒果為因者耳?!?/td> |
前因后果 | 梁 蕭子顯《南齊書 高逸傳論》:“史臣曰:‘今樹以前因,報以后果,業行交酬,連瑣相襲?!?/td> |
自食其果 | 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 |
牛郎織女 | 《群音類選 南西廂記》:“你影只形單,羞睹牛郎織女星?!?/td> |
孤注一擲 | 宋 辛棄疾《九議》:“于是乎‘為國生事’之說起焉,‘孤注一擲’之喻出焉?!?/td> |
忠果正直 | 漢·孔融《薦禰衡表》:“忠果正直,志懷霜雪?!?/td> |
來因去果 | 謝覺哉《不惑集 領會》:“領會是‘心領神會’,不僅懂得文件的意義,而且懂得文件的來因去果?!?/td> |
夜郎自大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西南夷列傳》:“滇王與漢使者言曰:‘漢孰與我大?’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,故各以為一州主,不知漢廣大?!?/td> |
碩果僅存 | 清 候方域《彭容園文序》:“今則曾未須臾,而生死聚散,升沉顯晦之變不可勝窮,而彭子獲以碩果獨存,豈非天哉?!?/td> |
蕭郎陌路 | 唐·崔郊《贈婢詩》:“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人?!?/td> |
一擲巨萬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到得有錢時節,揮金買笑,一擲巨萬?!?/td> |
豬八戒吃人參果,全不知滋味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你這奴才,‘豬八戒吃人參果,全不知滋味’!” |
因果報應 | 唐 慧立本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第七卷:“唯談玄論道,問因果報應?!?/td> |
中郎有女 | 清·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上卷:“天津呂某,婦某氏……相夫子,事事盡禮。中郎有女,年十四,已字人?!?/td> |
收緣結果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20回:“見后面偈文后又歷敘了多少收緣結果的話頭。” |
蘭因絮果 | 清 龔自珍《丑奴兒令》:“蘭因絮果從頭問,吟也凄迷,掐也凄迷,夢向樓心燈火歸。” |
說嘴郎中 | 劉斯奮《白門柳·秋露危城》第11章:“原來全是些靠不住的說嘴郎中!” |
拼命三郎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4回:“自小學得些槍棒在身,一生執意,路見不平,但要去相助,人都呼小弟作‘拼命三郎’。” |
一擲千金 | 唐 吳象之《少年行》:“一擲千金渾是膽,家無四壁不知貧?!?/td> |
果刑信賞 | |
開花結果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如今方下種,還沒有發芽哩。再隔五、六年,開花結果,才到得你口?!?/td> |
果熟蒂落 | 冰心《悼念茅公》:“他們都是當時文壇上朵朵怒放的奇花,花褪殘紅后,結了碩大深紅的果子,果熟蒂落,他們一個個地自己貢獻出來?!?/td> |
擲果盈車 | 明·梅鼎祚《玉合記·炯約》:“其人如玉,空教擲果盈車,當此春景融和,不奈鄉心迢遞?!?/td> |
造因結果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九回:“世人造因結果的這場公案,原是上天給眾生開得一個公共道場?!?/td> |
潘鬢沈腰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清腔類·步步嬌》:“拼得個潘鬢沈腰,搖落悠悠千里?!?/td> |
擲地金聲 | 《晉書 孫綽傳》:“卿試擲地,當作金石聲也?!?/td> |
江郎才掩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6回:“煬帝好大喜功,每事自恃有才,及至征蠻草詔,便覺江郎才掩?!?/td> |
顧曲周郎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樂,雖三爵之后,其有闕誤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顧,故時有人謠曰:‘曲有誤,周郎顧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