鰲擲鯨呿的成語故事
拼音áo zhì jīng fēn
基本解釋見“鰲擲鯨吞”。
出處清·宋犖《漫堂說詩》三:“至于杜之海涵地負,韓之鰲擲鯨呿,尚有所未逮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鰲擲鯨呿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鰲擲鯨呿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擲乾坤 | 語出唐韓愈《過鴻溝》詩:“誰勸君王回馬首,真成一擲賭乾坤。” |
一擲千金 | 唐 吳象之《少年行》:“一擲千金渾是膽,家無四壁不知貧。” |
一擲巨萬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到得有錢時節,揮金買笑,一擲巨萬。” |
一擲干坤 | |
一擲百萬 | 《晉書·何無忌傳》:“劉毅家無儋石之儲,樗蒱一擲百萬。” |
東海鯨波 | 高珪《岳墳感賦》詩:“東海鯨波誰可靖,只今惜少岳家軍。” |
千金一擲 | 唐 李白《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》詩:“莫惜連船沽美酒,千金一擲買春芳。” |
孤注一擲 | 宋 辛棄疾《九議》:“于是乎‘為國生事’之說起焉,‘孤注一擲’之喻出焉。” |
擲地之材 | 宋·王禹偁《重修北岳廟碑奉敕撰并序》:“慚非擲地之材,有玷他山之石。” |
擲地作金石聲 | 《晉書·孫綽傳》:“卿試擲地,當作金石聲也。” |
擲地有聲 | 《晉書 孫綽傳》:“卿試擲地,當作金石聲也。” |
擲地賦聲 | 明·鄭若庸《玉玦記·赴試》:“腰印能如季士稀,恐擲地賦聲難比。” |
擲地金聲 | 《晉書 孫綽傳》:“卿試擲地,當作金石聲也。” |
擲杖成龍 |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,然后就跳進壺里去。第二天,費去拜訪他,和他一起入壺,但見房屋華麗,酒菜也很好。費于是向老翁學道,后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,投杖于葛陂,變成一條龍。 |
擲果潘安 |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少時挾彈出洛陽道,婦人遇者,莫不連手共縈之。”劉孝標注引《語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嫗以果擲之滿車。” |
擲果潘郎 |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少時挾彈出洛陽道,婦人遇者,莫不連手共縈之。”劉孝標注引《語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嫗以果擲之滿車。” |
擲果盈車 | 明·梅鼎祚《玉合記·炯約》:“其人如玉,空教擲果盈車,當此春景融和,不奈鄉心迢遞。” |
擲鼠忌器 | 《三國志·魏書·袁紹傳》:“卓遣執金吾胡母班、將作大匠吳修赍詔書喻紹,紹使河內太守王匡殺之”裴松之注引三國吳·謝承《后漢書》:“班與匡書云:‘《劉向傳》曰:擲鼠忌器。器猶忌之,況卓今處宮闕之內,以天子為藩屏……” |
獨占鰲頭 |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獻升平策,獨占鰲頭第一名。” |
虎擲龍拿 | 金 元好問《楚漢戰處》詩:“虎擲龍拿不兩存,當年曾此賭乾坤。” |
虎踞鯨吞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九回:“諸將皆來動問,盡皆愕然相顧曰:‘江北百萬之眾,虎踞鯨吞。不爭都督如此,倘曹兵一至,如之奈何?’” |
虛擲光陰 | 宋·無名氏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周史》:“您有這般智力,當此亂離之世,不從事弓刀間立著功名,取那富貴,怎不枉了一生?虛擲光陰,真是可惜!” |
蠶食鯨吞 |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六》:“汝先遺二孤侄,汝蠶食鯨吞,幾無余瀝。” |
蛇食鯨吞 | 隋·薛道衡《老氏碑》:“天齊地軸之所,蛇食鯨吞;銅陵、玉壘之區,狼顧鴟跱。” |
賭彩一擲 | 宋·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喻子才謂元鎮曰:‘相公此舉,有萬全之策乎?亦賭彩一擲也。’” |
連鰲跨鯨 | 《列子·湯問》載:渤海之東有五山浮于海,天帝令巨鰲十五輪流負山,山始不動。“而龍伯之國有大人,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釣而連六鰲。”又《文選·揚雄〈羽獵賦〉》有游獵江河湖澤,“乘巨鱗,騎京(或作鯨)魚”的記載。 |
金聲擲地 | 《晉書·孫綽傳》:“卿試擲地,當作金石聲也。” |
釣鰲客 | 戰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一釣而連六鰲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