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此薄彼的成語故事
拼音hòu cǐ bó bǐ
基本解釋厚:優待;重視;?。旱÷?;輕視。重視或優待這一方;輕視或冷淡那一方。也作“薄此厚彼”。指不平等地對待兩個方面或兩個人。
出處明 袁宏道《廣莊 養生主》:“皆吾生即皆吾養,不宜厚此薄彼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厚此薄彼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厚此薄彼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寒如此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》:“‘范叔一寒如此哉!’乃取一綈袍以賜之?!?/td> |
一至于此 | 南朝·梁·簡文帝《與湘東王書》:“筆札無情,任其搖礕。甚矣哉!文之橫流,一至于此!” |
不分彼此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8回:“我想叫他們今后不分彼此,都是一樣。” |
不此之圖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32回:“不此之圖,而伐荊州,荊州豐樂之地,國和民順,未可動搖?!?/td> |
不知天高地厚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4回:“如今年過知非,想起幼年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話來,真覺愧悔。” |
不虛此行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四十回:“原來你這回到上海,干了這幺一回事,也不虛此一行。 |
豐功厚利 | 漢·班彪《王命論》:“帝王之祚,必有明圣,顯懿之德,豐功厚利積累之業?!?/td> |
臨深履薄 | 《詩經 小雅 小旻》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 |
義薄云天 | 《宋書 謝靈運傳論》:“屈平、宋玉,導清源于前,賈誼、相如,振芳塵于后,英辭潤金石,高義薄云天?!?/td> |
樂此不倦 | 《后漢書 光武帝紀》:“我自樂此,不為疲也。” |
樂此不疲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光武帝紀下》:“我自樂此,不為疲也?!?/td> |
亦復如此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尤悔》:“劉琨善能招延,而拙于撫御,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,其逃散而去,亦復如此。所以卒無所建?!?/td> |
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只是她也是個女孩兒。俗語說的:‘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?!?/td> |
僅此而已 |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11章:“不過,一切也都僅此而已了?!?/td> |
以此類推 | 宋·周煇《清波雜志》卷六:“宣和間,宗室圍爐次,索炭,既至,訶斥左右云:‘炭色紅,今黑,非是?!w嘗供熟火也。以此類推之,豈識世事艱難!” |
但愿如此 | 晉·陶潛《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》:“但愿長如此,躬耕非所嘆。” |
何至于此 | 《舊唐書·李密傳》:“請斬之以謝眾,方可安輯。玄感曰:‘何至于此?’” |
佳人薄命 | 宋 辛棄疾《賀新郎 送杜叔高》:“自昔佳人薄命,對古來,一片傷心月?!?/td> |
依此類推 | 宋·周煇《清波雜志》第六卷:“蓋嘗供熟火也,以此類推之,豈識世事艱難!” |
倚此為命 | |
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 | 東漢·王充《論衡·壯留》:“故夫河冰結合,非一日之寒;積土成山,非斯須之作。” |
刁鉆刻薄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92回:“一則里頭有貴妃照應,二則故舊好親戚多,三則你家自老太太起至于少爺們,沒有一個刁鉆刻薄的?!?/td> |
分淺緣薄 | 元·王子一《誤入桃源》第四折:“身未到,心先到,分淺緣薄,有上梢沒下梢?!?/td> |
分薄緣慳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清腔類·啄木兒》:“豈料分薄緣慳不到頭,悶中悶,愁上愁?!?/td> |
切切此布 | 毛澤東《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》:“希望全體人民,一律安居樂業,切勿輕信謠言,自相驚擾。切切此布。” |
利用厚生 | 《尚書 大禹漠》:“正德,利用,厚生,惟和。” |
到此為止 | 陳忠實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嘆口氣:‘完了。到此為止?!?/td> |
刻薄寡思 | 馮至《朱自清先生》:“黨同伐異,刻薄寡思在朱先生寫的文字里是讀不到的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