鉤元摘秘的成語故事
拼音gōu yuán zhāi mì
基本解釋探取精微,采摘奧秘。
出處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藏書》:“或鉤元摘秘,著古今未有之奇書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鉤元摘秘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鉤元摘秘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壽元無量 | 元·吳昌齡《東坡夢》第四折:“爇龍涎一炷透蒼穹,祝吾生壽元無量。” |
祖傳秘方 |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他說涂上既能防凍又能治療,并說這是他祖傳秘方。” |
姜太公釣魚,愿者上鉤 | 《武王伐紂平話》下卷:“姜尚因命守時,直鉤釣渭水之魚,不用香餌之食,離水面三尺,尚自言曰:‘負命者上釣來!’” |
開國元勛 |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吳山頂上神仙》:“那時第一個開國元勛青田劉伯溫先生與冷啟敬相好,時常以道術互相參證。” |
連中三元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一卷:“后來連中三元,官封沂國公。” |
盜玉竊鉤 |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 清吏條陳》:“盛宣懷不過郵傳部大臣耳,倘使處于總協理大臣地位,則盜玉竊鉤,何事尚不可為。” |
鉤心斗角 | 唐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五步一樓,十步一閣。廊腰縵回,檐牙高啄。各抱地勢,鉤心斗角。” |
斷章摘句 | 唐·李商隱《唐容州經略使〈元結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疾怒急擊,快利勁果,出行萬里,不見其敵;高歌酣顏,入飲于朝,斷章摘句,如振如生。” |
鉤金輿羽 |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金重于羽者,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。” |
潛德秘行 | 明·宋濂《陳府君墓志銘》:“其績用昭著者,易于言;而潛德秘行者,難于形容也。” |
行行出狀元 | 明 馮惟敏《玉抱肚 贈趙今燕》曲:“琵琶輕掃動人憐,須信行行出狀元。” |
摘瓜抱蔓 | 語本唐·李賢《黃臺瓜辭》:“種瓜黃臺下,瓜熟子離離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猶尚可,四摘抱蔓歸。” |
攝魄鉤魂 | 明·朱權《沖漠人》第二折:“你三個自今日,當遠離,再休要詠月吟風,攝魄鉤魂,把人狐魅。” |
摘艷薰香 | 唐 杜牧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》詩:“高摘屈宋艷,濃薰班馬香。” |
鉤深索隱 | 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探賾索隱,鉤深致遠。” |
元經秘旨 | 清·袁枚《續新齊諧·雁巖仙女》:“所說言語,都是元經秘旨,不能記憶。” |
鉤玄獵秘 | 清·陳田《明詩紀事戊簽·江暉》:“景孚為文,鉤玄獵秘,雜以古文奇字。” |
元龍豪氣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登傳》:“氾曰:‘陳元龍湖海之士,豪氣不除。’” |
拈華摘艷 | 明·宋濂《故天臺朱府君霞屋阡表》:“若拈華摘艷,鉥心劌腎于辭章間,陋之陋者也。” |
尋章摘句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吳主傳》:“屈身于陛下,是其略也”裴松之注引《吳書》:“雖有余閑,博覽書傳歷史,藉采奇異,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。” |
通元識微 | 明·張居正《禮樂記》:“孔子睹廟器而知持盈之理,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,倘有通元識微之士,能于器數之間,仰溯圣人之蘊者,則有司存焉。” |
鉤元提要 |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記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鉤其玄。” |
鋸牙鉤爪 |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彼鋸牙而鉤爪,又循江而習流。” |
握鉤伸鐵 | 唐·皮日休《鹿門隱書六十篇并序》:“夫桀、紂之君,握鉤伸鐵,撫梁易柱,手格熊羆,走及虎兕,力甚也。” |
抱蔓摘瓜 | 唐 李賢《黃臺瓜辭》:“種瓜黃臺下,瓜熟了離離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使瓜稀,三摘猶自可,摘絕抱蔓歸。” |
壓倒元白 |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》:“我今日壓倒元白。” |
蹤跡詭秘 | 《剪燈余話·泰山御史傳》:“率輕狂而自若,蹤跡詭秘,賄賂公行。” |
詭秘莫測 | 宋 劉克莊《后村集 卷十一 和實之續邸報之一》詩:“鬼谷從橫舌,終南詭秘蹤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