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江湖的成語故事
拼音pǎo jiāng hú
基本解釋指舊時(shí)以賣藝、算卦、相面、賣藥等為職業(yè),來往各地謀求生活。
出處劉知俠《鐵道游擊隊(duì)》第17章:“可是由于他和跑江湖的各式人等都有來往,在荒亂年月也不敢得罪他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跑江湖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跑江湖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浪跡江湖 | 宋 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跡江湖。” |
長(zhǎng)江后浪推前浪 | 元 王子一《誤入桃源》第二折:“水呵抵多少長(zhǎng)江后浪推前浪,花呵早則一片西飛一片東,歲月匆匆。 |
湖光山色 | 宋 吳自牧《夢(mèng)梁錄》:“杭城湖光山色之美,鐘為人物,所以清奇杰特,為天下冠。” |
湖海飄零 | |
大江東去 | 宋·蘇軾《赤壁懷古》:“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(fēng)流人物。” |
半壁江山 | 清 蔣士銓《冬青樹 提綱》:“半壁江山,比五季朝廷尤小。” |
五湖四海 | 唐 呂巖《絕句》:“斗笠為帆扇作舟,五湖四海任遨游。” |
指點(diǎn)江山 | 毛澤東《沁園春·長(zhǎng)沙》:“指點(diǎn)江山,激揚(yáng)文字,糞土當(dāng)年萬戶侯。” |
泥菩薩過江,自身難保 |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哥哥說:‘泥菩薩過江,自身難保’,送回去也好。” |
倒海翻江 | 宋 陸游《夜宿陽山磯將曉大雨北風(fēng)甚勁遂抵雁翅浦》詩:“五更顛風(fēng)吹急雨,倒海翻江洗殘暑。白浪如山潑入船,家人驚怖篙師屋。” |
闖蕩江湖 | 清·郭小亭《濟(jì)公全傳》第60回:“老英雄馬元章在外面闖蕩江湖數(shù)十年,永遠(yuǎn)不跟綠林人搭過伴。” |
中江舉帆 |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》:“十艦最著前,中江舉帆,余船以次俱進(jìn)。” |
氣吞湖海 | 清·查慎行《送田間先生歸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》詩:“氣吞湖海豪猶昔,老閱滄桑骨已仙。” |
老江湖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50回:“須知我也是個(gè)老江湖,豈肯上你的當(dāng)?” |
翻江倒海 | 唐 李筌《太自陰經(jīng)》:“東溫而層冰澌散,西烈則百卉摧殘,鼓怒而走石飛沙,翻江倒海。” |
沅江九肋 |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自負(fù)》:“袁州出舉人,亦猶沅江出龜甲九肋者,蓋稀矣。” |
不到烏江不肯休 | 明·馮夢(mèng)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世上死生皆為利,不到烏江不肯休。” |
江湖藝人 | 徐貴祥《歷史的天空》第一章:“那功夫不知是跟哪個(gè)江湖藝人學(xué)的,打起架來,三五條漢子近身不得。” |
鐵桶江山 | 趙樹理《小二黑結(jié)婚》:“村里的干部雖然調(diào)換了幾個(gè),而他兩個(gè)卻好像鐵桶江山。” |
江郎才掩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6回:“煬帝好大喜功,每事自恃有才,及至征蠻草詔,便覺江郎才掩。” |
江湖醫(yī)生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105回:“你不過是個(gè)江湖醫(yī)生。” |
流落江湖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6回:“言之不盡,自從父親亡故之后,時(shí)乖運(yùn)蹇,一向流落江湖。” |
江翻海攪 | 明·吳承恩《二郎搜山圖歌》:“江翻海攪走六丁,紛紛水怪無留蹤。” |
江翻海擾 | 清·無名氏《陸沉病》楔子:“遍地腥膻,直弄得江翻海擾,鼠偷狗盜,大劫何日了?” |
不廢江河 | 唐 杜甫《戲?yàn)榱^句》之二:“王楊盧駱當(dāng)時(shí)體,輕薄為文哂未休。爾曹身與名俱滅,不廢江河萬古流。” |
涓涓不壅,終為江河 | 三國(guó)·魏·王肅《孔子家語·觀周》:“涓涓不壅,終為江河,綿綿不絕,或成網(wǎng)羅。” |
江天一色 | 唐·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:“江天一色無纖塵,皎皎空中孤月輪。” |
大江南北 | 明·郭勛《英烈傳》第25回:“目今大江南北,盜賊蜂起,江淮之地,十去其五;河南、河北,或復(fù)或失,不得安寧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