鮮血淋漓的成語故事
拼音xiān xuè lín lí
基本解釋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。形容鮮血流淌不止。
出處元 金仁杰《追韓信》第四折:“猿背彎躬,醉眼朦朧,腰項斜稱,呀!他可早鮮血淋漓了戰袍領!”清 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七十一回:“也有打破頭的,鮮血淋漓,好不慘傷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鮮血淋漓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鮮血淋漓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摑一掌血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·論語》:“大概圣人做事,如所謂一棒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,直是恁地?!?/td> |
一棒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·論語》:“大概圣人做事,如所謂一棒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,直是恁地?!?/td> |
一腔熱血 | 明·吾丘瑞《運甓記·問卜決疑》:“胡騎猖狂,中原無主,一腔熱血,無以自效。” |
一針見血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郭玉傳》:“一針即瘥?!?/td> |
一鞭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 |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1回:“八股文章若做的好,隨你做甚么東西——要詩就詩,要賦就賦,都是一鞭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?!?/td> |
七竅流血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5回:“那婦人揭起被來,見了武大咬牙切齒,七竅流血,怕將起來。” |
不惜血本 | 王朔《誰比誰傻多少》:“為了不讓顧客恐懼,我們是不惜血本?!?/td> |
世道澆漓 | 魯迅《隨感錄·人心很古》:“慷慨激昂的人說:‘世道澆漓,人心不古?!?/td> |
丹心碧血 | 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萇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為碧?!痹む嵲v《張御史死節歌》:“孤忠既足明丹心,三年猶須化碧血?!?/td> |
人心渙漓 | 《清史稿·錫良傳》:“似是而非,財力凋敝,人心渙漓,九年立憲,終恐為波斯之續?!?/td> |
以水洗血 | 《舊唐書·源休傳》:“吾今以水洗血,不亦善乎!” |
以血償血 | 魯迅《忽然想到》:“倘有敵人,我們就早該抽刃而起,要求‘以血償血’了?!?/td> |
以血洗血 | 《舊唐書·源休傳》:“我國人皆欲殺汝,唯我不然。汝國已殺突董等,吾又殺汝,猶以血洗血,污益甚爾?!?/td> |
伏尸流血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主父偃傳》:“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,故圣王重行之?!?/td> |
伏尸百萬,流血千里 |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魏策》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萬,流血千里。” |
興會淋漓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3回:“這父子興會淋漓,巳牌末脫稿。” |
興致淋漓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0回:“有時有了興致淋漓的時節,就難免有些‘小德出入’?!?/td> |
兵不血刃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議兵》:“故近者親其善,遠方慕其義,兵不血刃,遠邇來服?!?/td> |
兵無血刃 | 《北史 序傳 涼武昭王李暠》:“昭王以緯世之量。為群雄揚奉,兵無血刃,遂啟霸業,乃修敦煌舊塞。” |
兵未血刃 | 郭沫若《李白與杜甫 杜甫與嚴武》:“高適是肅宗所任命的統帥,永王為地方兵力所擊敗身死之后,高適兵未血刃而罷?!?/td> |
軍不血刃 | 三國·蜀·諸葛亮《為后帝伐魏詔》:“故鳴條之役,軍不血刃,牧野之師,商人倒戈?!?/td> |
冷血動物 |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李先生本來像冬蟄的冷血動物,給顧先生當眾恭維得春氣入身,蠕蠕欲活?!?/td> |
刀光血影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五章一:“武漢三鎮,自北伐以來,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經窒息了整整十年?!?/td> |
刀刀見血 | 古立高《隆冬》:“口尖舌利,刀刀見血,把人們的火都拱起來了。” |
刀山血海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7卷:“有等惡人,受罪如刀山血海,拔舌油鍋……諸般罪孽?!?/td> |
刳精嘔血 | |
剖心泣血 | 清·陳天華《警世鐘》:“故我剖心泣血,勸列位總要把從前的意見捐除?!?/td> |
剖肝泣血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袁紹傳》:“臣出身為國,破家立事,至乃懷忠獲釁,抱信見疑,晝夜長吟,剖肝泣血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