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矩繩墨的成語故事
拼音guī jǔ shéng mò
基本解釋規矩:畫圓、方的工具;繩墨:量平直的工具。指應當遵守的標準、法則。
出處《管子 七臣七主》:“法律政令者,吏民規矩繩墨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規矩繩墨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規矩繩墨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墨守成規 | 清 黃宗羲《錢退山詩文序》:“如鐘嶸之《詩品》,辨體明宗,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。” |
度己以繩 | 《荀子·非相》:“故君子之度己以繩,接人則用抴。” |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繩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說到貨物,我就沒有膽氣了。” |
繩之以法 | 漢 馮衍《上疏自陳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繩之以法則為罪,施之以德則為功。” |
浪費筆墨 | 老舍《多鼠齋雜談》:“他便也只會忌妒,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,攻擊別人,且自鳴得意。” |
繩鋸木斷 |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錢,千日一千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” |
粉墨登場 | 清 梁紹壬《兩般秋雨庵隨筆 清勤堂隨筆》:“粉墨登場,所費不貲。致滋喧雜之煩,殊乏恬適之趣。” |
墨汁未干 | 毛澤東《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》:“可是墨汁未干,將軍們即奉命作成消滅邊區的軍事計劃。” |
體規畫圓 | 宋·宋祁《宋景文公筆記·釋俗》:“若體規畫圓,準方作矩,終為人之臣仆。” |
規規矩矩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5回:“說了不多幾句話,寶玉也來了,進門見了王夫人,不過規規矩矩說了幾句。” |
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繩 | 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,頗有點‘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繩’的神氣。” |
粗通文墨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六卷:“有一少年,姓王名臣,長安人氏,略知書史,粗通文墨。” |
方領矩步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儒林傳序》:“服方領習矩步者,委它乎其中。” |
墨跡未干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4卷:“說猶未了,思溫抬頭一看,壁上留題墨跡未干。” |
大匠能與人規矩,不能使人巧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盡心》:“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,不能使人巧。” |
歐風墨雨 | 各生《利用中國之政教論》:“歐風墨雨,凓搖吾室家者,旦夕且至矣,而何暇于從容立憲為?” |
舞文弄墨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3回:“豈亦效書生,區區于筆硯之間,數黑論黃,舞文弄墨而已乎?” |
繩厥祖武 | 《詩經 大雅 下武》:“昭茲來許,繩其祖武。” |
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 |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離婁之明,公輸子之巧,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。” |
循規蹈矩 | 宋 朱熹《答方賓王書》:“循涂守轍,猶言循規蹈矩云爾。” |
斷墨殘楮 | 明 王世貞《俞紫芝<急就章>》:“子中獨能尋考遺則于斷墨殘楮,遂與仲溫并驅。” |
從規矩定方圓 | 元·無名氏《冤家債主》楔子:“天地神鬼人五仙,盡從規矩定方圓,逆則路路生顛倒,順則頭頭身外玄。” |
法脈準繩 |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授曲》:“嘗怪天地之間,有一種文字,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載之于書者。” |
規圓矩方 | 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夫推歷生律制器,規圓矩方,權重衡平,準繩嘉量。” |
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繩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73回:“真真‘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繩’光景。” |
濃墨重彩 | 柳建偉《英雄時代》第18章:“九八年,歷史肯定會濃墨重彩記上一筆的。” |
木直中繩 | 戰國·趙·荀況《勸學》:“木直中繩,輮以為輪,其曲中規。” |
文人墨客 | 清·韓邦慶《海上花列傳》:“而那些封建舊文化培養出來的文人墨客、風流雅士,置國事于不問,整天吃花酒,作艷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