堅壁清野的成語故事
拼音jiān bì qīng yě
基本解釋堅壁:加固營壘;清野:將四野的財物清理收藏起來。加固營壘;清理收藏財物。
出處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荀彧傳》:“今東方皆已收麥,必堅壁清野以待敵軍,將軍攻之不拔,路之無獲,不出十日,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固耳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堅壁清野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堅壁清野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清二楚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,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?!?/td> |
一清二白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:“賈李魁道:‘王紫泥,張繩祖他倆個,現在二門外看審官司哩。老爺只叫這二個到案,便一清二白。” |
一清如水 |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》:“船頭上一清如水,鄭氏不知利害,徑蹌上船?!?/td> |
一路風清 | 明·沈德符《野獲編·吏部·用違其才》:“沈里孝清直名臣,使其建牙內地,將見一路風清,乃使作陜西巡撫,助討寧夏。” |
三清四白 | |
不清不白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90回:“所以設下這個毒法兒,要把我拉在渾水里,弄一個不清不白的名兒,也未可知。” |
東南半壁 | 元·施君美《幽閨記·虎狼擾亂》:“金朝那解番狼將,血濺東南半壁天?!?/td> |
東壁余光 | |
東野巴人 | 漢·陳琳《答東阿王箋》:“夫聽《白雪》之音,觀《綠水》之節,然后《東野巴人》,蚩鄙益著?!眳窝訚ⅲ骸皷|野,下里之音?!彼斡褚詥栐唬骸翱陀懈栌谯卸贾?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也。” |
東野敗駕 | 春秋時善御者東野稷見重于魯莊公。其御左右旋轉,合規之圓;進退抑揚,中繩之直。自矜其能,驅馬轉百圈而不止,結果馬力竭盡,以失敗而告終。 |
兩腳野狐 | 《舊唐書·楊再思傳》:“左補闕戴令言作《兩腳野狐賦》以譏諷之,再思聞之怒?!?/td> |
兩袖清風 | 元 魏初《送楊季梅》詩:“父親零落鬢如絲,兩袖清風一束詩?!?/td> |
麗句清詞 | |
麗句清辭 | |
乘堅策肥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食貨志上》:“乘堅策肥,履絲曳縞?!?/td> |
乘堅驅良 | 《后漢書·和熹鄧皇后紀》:“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,溫衣美飯,乘堅驅良。” |
鄉壁虛造 | 漢 許慎《<說文解字>序》:“故詭更正文,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,變亂常行,以耀于世。” |
從壁上觀 | 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及楚擊秦,諸將皆從壁上觀。 |
體國經野 | 《周禮 天官 序官》:“惟王建國,辨方正位,體國經野,高官分職,以民為極。 |
作壁上觀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及楚擊秦,諸將皆從壁上觀?!?/td> |
俟河之清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八年》:“周詩有之曰:‘俟河之清,人壽幾何?’” |
傍人籬壁 |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附答吳景仙書》:“仆之《詩辨》,是自家實證實悟者,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,即非傍人籬壁,拾人涕唾得來者?!?/td> |
傍觀者清 | 《舊唐書·元行沖傳》:“當局稱迷,傍觀必審,何所為疑而不申列?” |
黨堅勢盛 | |
六根清凈 | 隋 隋煬帝《寶臺經藏愿文》:“五種法師,俱得六根清凈?!?/td> |
六根清靜 | 《法華經·法師功德品》:“以是功德,莊嚴六根,皆令清靜。” |
冬溫夏清 | 北魏《張猛龍碑》:“冬溫夏清,曉夕承奉?!?/td> |
冰潔淵清 | 漢 孔融《衛尉張儉碑》:“君稟干綱之正性,蹈高世之殊軌,冰潔淵清,介然特立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