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微將寡的成語故事
拼音bīng wēi jiàng guǎ
基本解釋微、寡:少。兵少將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
出處元 關漢卿《單刀會》第一折:“他兄弟雖多,兵微將寡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兵微將寡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兵微將寡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干城之將 | 《詩經·周南·兔罝》:“糾糾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《孔叢子·居衛》:“今君處戰國之世,選爪牙之士,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,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?!?/td> |
杯酒釋兵權 |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,加強中央集權統治,以高官厚祿為條件,解除將領們的兵權。 |
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臣既已受命為將,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?!?/td> |
謹小慎微 | 漢 劉安《淮南子 人間訓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時?!?/td> |
體恤入微 | 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,必須明白透澈,體恤入微?!?/td> |
敵眾我寡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,寡固不可以敵眾,弱固不可以敵強?!?/td> |
過五關,斬六將 | |
將計就計 | 元 李文蔚《張子房圯橋進履》:“將計就計,不好則說是好?!?/td> |
起兵動眾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華敷傳》:“不可以興土功,不可以會諸侯,不可以起兵動眾,舉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 |
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將安傅?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秣馬厲兵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補卒,秣馬利兵,修陳固列。” |
視微知著 | |
鴻鵠將至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使奕秋誨二人奕,其一人專心致志,惟奕秋之為聽。一人雖聽之,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,思援弓繳而射之,雖與之俱學,弗若之矣。” |
兵無常勢 |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虛實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趨下;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;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?!?/td> |
兵荒馬亂 | 明 李唐賓《梧桐葉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馬亂,定然遭驅被擄?!?/td> |
大樹將軍 | 《后漢書·馮異傳》:“諸將軍并坐論功,異常獨屏樹下,軍中號曰‘大樹將軍’?!?/td> |
將寡兵微 | 元·無名氏《黃鶴樓》第三折:“然劉備將寡兵微,我則彼立劉朝,復興漢世,非小官之能。” |
棋逢敵手,將遇良才 | 清·無名氏《說唐》第63回:“正是棋逢敵手,將遇良才,兩人大戰三十余合。” |
款學寡聞 | 莊周《莊子 達生》:“今休,款啟寡聞之民也。” |
將伯之呼 | 清·嚴復《浮生六記》第三卷:“余欲再至靖江,作將伯之呼。” |
將奪固與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將欲奪之,必固予之。” |
將功折罪 | 元 無名氏《隔江斗智》楔子:“如今權饒你將功折罪,點起人馬,隨我追趕出來?!?/td> |
兵戎相見 | 吳晗《朱元璋傳》第三章三:“從至正十六年起,張士誠和朱元璋兵戎相見,大小數百戰,互有勝負?!?/td> |
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?!?/td> |
落落寡合 | 明 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:“母親石氏,隨父在任,因鐵公子為人落落寡合。見事又敢作敢為,恐怕招愆,所以留在家下?!?/td> |
哀兵必勝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 德經》第69章:“禍莫大于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,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?!比龂?魏 王弼注:“抗,舉也;加,當也。哀者必相惜,而不趣利避害,故必勝?!?/td> |
精兵強將 | 《晉書·郗鑒傳》:“使君若顧二帝,自可不行,宜急下檄文,速遣精兵猛將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