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藍冰水的成語故事
拼音qīng lán bīng shuǐ
基本解釋“青出于藍,冰寒于水”的略語。
出處清·陳康祺《燕下鄉脞錄》卷四:“桐城派古文,望谿開之,海峰繼之,至惜抱而其傳始大,此天下之公言也。惜抱出于劉門,世幾有青藍冰水之喻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青藍冰水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青藍冰水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顯山露水 | 周克芹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》第六章:“那個從不顯山露水的青年實干家的影子,他那高高的身材,寬寬的肩膀。” |
冰壺秋月 | 宋 蘇軾《贈潘谷》詩:“布衫漆黑手如龜,未害冰壺貯秋月。” |
月明如水 |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折:“彩云何在,月明如水浸樓臺。” |
青出于藍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勸學》:“青,取之于藍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而寒于水。” |
爐火純青 |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到了現在,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,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。” |
木本水源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謀主也。” |
青天霹靂 | 宋 釋惟白《續傳燈錄 南康軍云居宗振首座》:“我有一機直下示伊,青天霹靂,電卷星馳。” |
水至清則無魚 | 西漢 戴圣《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” |
冰解的破 | 清 曾國藩《<經史百家簡編>序》:“惟校讎之學,我朝獨為卓絕,干嘉間巨儒輩出,講求音聲故訓,校勘疑誤,冰解的破,度越前世矣。” |
冷若冰霜 | 清 劉鄂《老殘游記續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,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。” |
如履薄冰 | 《詩經 小雅 小旻》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 |
青山綠水 | 宋 張端義《貴耳集》下卷:“在夷陵,青山綠水,日在目前,無復俗累。” |
秋水伊人 | 《詩經 秦風 蒹葭》: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;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 |
不分青紅皂白 |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。” |
鼻青臉腫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44回:“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,趁著軍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備,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。” |
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| 元 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三折:“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,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。”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 |
青云直上 | 南朝 齊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度白雪以方絜,干青云而直上。” |
春冰虎尾 | 《尚書·君牙》:“心之憂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 |
水中撈月 | 元 楊景賢《劉行道》三:“恰便似沙里淘金,石中取火,水中撈月。” |
海水不可斗量 | 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 |
斗水活鱗 | 語出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周昨來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顧視車轍中,有鮒魚焉。周問之曰:‘鮒魚來!子何為者邪?’對曰:‘我,東海之波臣也。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 |
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| 元 王曄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,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。” |
細水長流 | 清 翟灝《通俗編 地理》引《遺教經》:“汝等常勤精進,譬如小水常流,則能穿石。” |
竹籃打水一場空 | 清·惜陰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15回:“這個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來了,只怕老爺要將小姐許配與他,你我不是竹藍打水一場空嗎?” |
不問青紅皂白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回:“何況這回巡捕做了原告,自然不問青紅皂白,要懲辦被告了。” |
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》:“某甲雖在黃梅隨眾,實未省自己面目。今蒙指授入處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今行者,即是某甲師也。” |
馬龍車水 | 清 捧花生《畫舫余譚》:“馬龍車水,過者如云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