飯囊酒甕的成語故事
拼音fàn náng jiǔ wèng
基本解釋比喻只會吃飯喝酒,不會做事的人。
出處宋·王禹偁《詶安祕丞謌詩集》:“夜眠朝走不覺老,飯囊酒甕奚足云。”宋·陸游《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》:“飯囊酒甕紛紛是,誰賞蒙山紫筍香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飯囊酒甕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飯囊酒甕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杯酒釋兵權 |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,加強中央集權統治,以高官厚祿為條件,解除將領們的兵權。 |
甕中之鱉 |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,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,安放在船頭之上。” |
囊螢映雪 | 元 賈仲名《蕭淑蘭》第一折:“雖無汗馬眠霜苦,曾受囊螢映雪勞。” |
婦人醇酒 | 語出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秦數使反閒……公子(無忌)自知再以毀廢,乃謝病不朝,與賓客為長夜飲,飲醇酒,多近婦女,日夜為樂者四歲,竟病酒卒。” |
酒囊飯袋 | 宋 陶岳《荊湖近事》:“馬氏奢僭,諸院王子仆從烜赫,文武之道,未嘗留意。時謂之酒囊飯袋。” |
囊螢照雪 | 《晉書·車胤傳》:“車胤恭勤不倦,博學多通,家貧不常得油,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,以夜繼日焉。” |
酒后茶余 | 魯迅《而已集 黃花節的雜感》:“從別的地方--如北京,南京,我的故鄉--的例子推想起來,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,若干人快意,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,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。” |
酒能亂性 | 清·無名氏《說呼全傳》第16回:“酒能亂性,色是敗真。財乃致命,氣動殺身。” |
惡醉強酒 |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今惡死亡而樂不仁,是猶惡醉而強酒。” |
雙柑斗酒 | 唐·馮贄《云仙雜記》卷二引《高隱外書》:“戴颙春攜雙柑斗酒,人問何之,曰:‘往聽黃鸝聲。此俗耳針砭,詩腸鼓吹,汝知之乎?’” |
家常便飯 |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:“常詞官好做,家常飯好吃。” |
花天酒地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7回:“到京之后,又復花天酒地,任意招搖。” |
茶余飯后 | 元 關漢卿《斗鵪鶉 女校尉》套曲:“茶余飯飽邀故友,謝館秦樓,散悶消愁。” |
酒肉朋友 | 元 關漢卿《單刀會》第二折:“關云長是我酒肉朋友,我交他兩只手送與你荊州來。” |
飯牛屠狗 | 明·陳子龍《酬吳次尾》詩:“別來落魄吳楚間,飯牛屠狗俱無顏。” |
禮先一飯 | 清·錢謙益《答王于一秀才論人》:“以仆禮先一飯,為識路之老馬。” |
羊羔美酒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七回:“我雖比他尊貴,但綾錦紗羅,也不過裹了我這枯株朽木,羊羔美酒,也不過填了我這糞窟泥溝。” |
舉酒作樂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朱然傳》:“然既獻捷,群臣上賀,權乃舉酒作樂。” |
黃公酒壚 |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傷逝》:“王浚沖為尚書令,著公服,乘軺車,經黃公酒壚下過。顧謂后車客:‘……,今日視雖近,邈若山河。’” |
斗酒學士 | 《新唐書·王績傳》:“以前官待詔門下省,故事,官給酒三升。或問:‘待詔何樂邪?’答曰:‘良醞可戀耳。’侍中陳叔達聞之,日給一斗,時稱‘斗酒學士’。” |
囊螢照書 | 《晉書·車胤傳》:“車胤恭勤不倦,博學多通,家貧不常得油,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,以夜繼日焉。” |
禮先壹飯 | 《國語·越語上》:“句踐對曰:‘昔天以越予吳,而吳不受命,今天以吳予越,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?吾請達王甬句東,吾與君為二君乎!’夫差對曰:‘寡人禮先壹飯矣。’”亦作“禮先一飯”。 |
尊酒相逢 | 唐·韓愈《贈張籍》詩:“尊酒相逢十載前,君為壯夫我少年;尊酒相逢十載后,我為壯夫君白首。” |
塵羹涂飯 | 清·錢謙益《答唐訓導論文書》:“南宋以后之俗學,如塵羹涂飯,稍知滋味者,皆能唾而棄之。” |
今朝有酒今朝醉 | 唐 權審《絕句》詩: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來明日愁。” |
醉翁之意不在酒 | 宋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間也。” |
甕盡杯干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5卷:“陳秀才那時已弄得甕盡杯干,只得收了心,在家讀書。” |
燈紅酒綠 | 徐遲《牡丹》五:“燈紅酒綠、珠光寶氣的社會,只能使她感到窒息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