纏綿悱惻的成語故事
拼音chán mián fěi cè
基本解釋纏綿: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;悱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無法排遣。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。也作“悱惻纏綿”。
出處晉 潘岳《寡婦賦》:“思纏綿以瞀亂兮,心摧傷以愴惻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纏綿悱惻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纏綿悱惻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連綿不絕 | 明·朱國禎《涌幢小品·神惠記》:“往余再喪妻,四喪子,復喪妹,最后喪母,連綿不絕。哭泣悲傷,五衷菀結?!?/td> |
綿里藏針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:“當日說知心,綿里藏針。” |
連綿起伏 | 孫蓀《云賦》:“連綿起伏的云宛如浮動在海上的冰山?!?/td> |
情意綿綿 | 周恩來《別李愚如并示述弟》:“何況情意綿綿,‘藕斷絲不斷’。” |
黃綿襖子 | 宋·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一:“壬寅正月,雨雪連旬,忽爾開霽。閭里翁媼相呼賀曰:‘黃綿襖子出矣。’” |
挦綿扯絮 | 元·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二折:“恰便似粉妝成殿閣樓臺,有如那挦綿扯絮隨風灑?!?/td> |
乜斜纏帳 | |
纏綿床第 | 梁啟超《新民說》第17節:“弱冠而后,則又纏綿床第,以耗其精力。” |
糾纏不清 |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25回:“秋痕嘆道:‘你如今一請就來,往后又是糾纏不清?!?/td> |
作繭自纏 |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》:“此鬼沾沾于遺蛻,殊未免作繭自纏?!?/td> |
綿綿不息 | 巴金《無題集·做一個戰士》:“我激蕩在這綿綿不息、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?!?/td> |
綿延不斷 | 《孔子家語 觀周》:“涓涓不雍,終為江河;綿綿不絕,或成網羅?!?/td> |
綿里針 |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四折:“得了個紙條兒恁般綿里針,若見玉天仙怎生軟廝禁?” |
惻隱之心 |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。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?!?/td> |
綿綿不斷 | 魏巍《地球的紅飄帶》:“天色灰蒙蒙的,彌漫的云霧遮蓋著山巒,那種無盡無休的貴州式的細雨綿綿不斷?!?/td> |
死纏硬磨 | 瑪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要不然張彪怎么會死纏硬磨不肯放過她呢!” |
搓綿扯絮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49回:“原來不是日光,竟是一夜的雪,下得將有一尺厚,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?!?/td> |
福壽綿綿 | 元·鄭廷玉《忍字記》第一折:“則愿的哥哥福壽綿綿,松柏齊肩者?!?/td> |
腰纏萬貫 | 南朝 梁 殷蕓《小說 吳蜀人》:“有客相從,各言所志,或愿為揚州刺史,或愿多貲財,或愿騎鶴上升。其一人曰:‘腰纏十萬貫,騎鶴上揚州。’欲兼三者?!?/td> |
福壽綿長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84回:“但愿時時敬誦,自然消兇聚慶,福壽綿長。” |
綿裹秤錘 |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大溈果禪師法嗣》:“興化道:‘我逢人則不出,出則便為人,又作么生?’師曰:‘綿裹秤錘?!?/td> |
綿綿緡緡 | 清·梅曾亮《盋山余霞閣記》:“其東南萬屋沉沉,炊煙如人立,各有所企,微風繞之,左引右挹。綿綿緡緡?!?/td> |
胡攪蠻纏 | 清·邵振華《俠義佳人》第一回:“我說的正經話,你不聽;胡攪蠻纏的說了這些閑篇兒,誰來聽你!” |
此恨綿綿 | 唐·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天長地久有時盡,此恨綿綿無絕期?!?/td> |
綿力薄材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嚴助傳》:“越人綿力薄材,不能陸戰。” |
悱惻纏綿 | 清 嬴宗季女《六月霜》第二折:“寧不愿風肆好,月常圓。樂融融,悱惻纏綿,堪媲美孟和桓?!?/td> |
惻怛之心 | 晉·苻郎《苻子》:“觀刑曰樂,何無惻怛之心焉?!” |
綿綿瓜瓞 | 《詩經·大雅·綿》:“綿綿瓜瓞,民之初生,自土沮漆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