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仁講讓
成語分析
基本解釋刑:通“型”,式樣,以為準則。以仁愛為準則,講求禮讓。
出處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禮運》:“著有過,刑仁講讓,示民有常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xíng rén jiǎng ràng
注音ㄒ一ㄥˊ ㄖㄣˊ ㄐ一ㄤˇ ㄖㄤˋ
感情刑仁講讓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愛不釋手(意思解釋)
- 以柔克剛(意思解釋)
- 步調一致(意思解釋)
- 牽強附會(意思解釋)
- 因小失大(意思解釋)
- 拉拉扯扯(意思解釋)
- 飲鴆止渴(意思解釋)
- 破鏡重圓(意思解釋)
- 矢志不渝(意思解釋)
- 無所不為(意思解釋)
- 只爭朝夕(意思解釋)
- 克敵制勝(意思解釋)
- 賓至如歸(意思解釋)
- 歡聲雷動(意思解釋)
- 與世長辭(意思解釋)
- 安家落戶(意思解釋)
- 因循守舊(意思解釋)
- 投機倒把(意思解釋)
- 仗勢欺人(意思解釋)
- 大義滅親(意思解釋)
- 驕奢淫逸(意思解釋)
- 面黃肌瘦(意思解釋)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釋)
- 謙謙君子(意思解釋)
- 天府之國(意思解釋)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釋)
- 暴殄天物(意思解釋)
- 品頭論足(意思解釋)
- 妻離子散(意思解釋)
- 顯山露水(意思解釋)
※ 刑仁講讓的意思解釋、刑仁講讓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
一視同仁 | 視:看待;仁:仁愛。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。比喻平等待人;不分厚薄親疏。 |
嚴刑峻法 | 峻:嚴酷。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。 |
當仁不讓 |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;不推托;不謙讓。當:面對著;仁:原指正義的事;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。 |
刑期無刑 |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,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。 |
仁義道德 |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覺能力。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;對刺激沒有感覺。形容思想不敏銳;對事物反應遲鈍;漠不關心。 |
止戈興仁 | 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戰爭,施行仁政。 |
蠻不講理 | 蠻:野蠻;粗暴。態度蠻橫;不講道理。 |
仁者能仁 | 舊謂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總是有理。 |
法外施仁 | 舊時指寬大處理罪犯。 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 |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
口講指畫 | 一面講一面用手勢幫助表達意思。 |
志士仁人 | 志向宏偉、道德高尚的人。指熱愛祖國獻身事業的人士。(仁:仁愛;高尚)。 |
求仁得仁 |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實現。 |
仁漿義粟 | 指施舍給人的錢米。 |
高頭講章 | 經書正文上端留有較寬空白,刊印講解文字,這些文字稱為“高頭講章” |
避讓賢路 | 避讓:辭職的謙詞;賢路:賢才仕進路。辭官退隱,讓有才能的出來做事。 |
假仁假義 | 假:虛假;仁:仁愛;義:道義。指假裝的仁義道德。 |
仁人志士 | 原指仁愛而有節操,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。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。 |
絕仁棄義 | 絕、棄:放棄。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,回復到人的本性。這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。 |
讓逸競勞 | 謂安逸之事互相謙讓,勞苦之事互相爭搶。 |
講經說法 | 講傳宗教經典,宣揚宗教教義。亦指引經據典地談說議論。 |
積德累仁 | 積累功德與仁義。 |
仁義之師 | 師:軍隊。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。亦作“仁義之兵”。 |
果刑信賞 | 謂賞罰嚴明。 |
婦人之仁 | 仕:仁慈。婦女的軟心腸。舊指處事姑息優柔,不識大體。 |
仁至義盡 | 仁愛和正義的行動到了頭。舊指誠心報答有助于農事的神靈。對人的愛護、容忍、原諒與幫助;達到盡心盡力的最大限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