吁咈都俞
成語分析
基本解釋見“都俞吁咈”。
出處語本《書經·堯典》:“帝曰:‘吁!咈哉!’”語本《書經·益稷》:“禹曰:‘都,帝,慎乃在位。’帝曰:‘俞!’”
例子都俞吁咈,榮名動百僚;進退周旋,治道期千載。明·王世貞《鳴鳳記》第十五出
基礎信息
拼音xū fú dū yú
注音ㄒㄨ ㄈㄨˊ ㄉㄨ ㄩˊ
感情吁咈都俞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愛不釋手(意思解釋)
- 以柔克剛(意思解釋)
- 步調一致(意思解釋)
- 牽強附會(意思解釋)
- 因小失大(意思解釋)
- 拉拉扯扯(意思解釋)
- 飲鴆止渴(意思解釋)
- 破鏡重圓(意思解釋)
- 矢志不渝(意思解釋)
- 無所不為(意思解釋)
- 只爭朝夕(意思解釋)
- 克敵制勝(意思解釋)
- 賓至如歸(意思解釋)
- 歡聲雷動(意思解釋)
- 與世長辭(意思解釋)
- 安家落戶(意思解釋)
- 因循守舊(意思解釋)
- 投機倒把(意思解釋)
- 仗勢欺人(意思解釋)
- 大義滅親(意思解釋)
- 驕奢淫逸(意思解釋)
- 面黃肌瘦(意思解釋)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釋)
- 謙謙君子(意思解釋)
- 天府之國(意思解釋)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釋)
- 暴殄天物(意思解釋)
- 品頭論足(意思解釋)
- 妻離子散(意思解釋)
- 顯山露水(意思解釋)
※ 吁咈都俞的意思解釋、吁咈都俞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一身都是膽 | 極言膽大勇敢。 |
三徙成都 | 相傳舜三度遷移,百姓慕德而從,所至處自成都邑。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。 |
伯俞泣杖 | 伯俞:古代孝子名。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。 |
冥漠之都 | 亦稱“冥漠之鄉”。①指天庭或地府。②比喻最高境界。 |
吁天呼地 | 呼天喚地。形容極度悲切。 |
呼天吁地 | 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。 |
局地吁天 | 吁天:呼天訴苦。形容悲痛訴說的樣子。 |
氣喘吁吁 | 吁吁:喘氣的聲音。形容呼吸急促;喘氣不止。 |
清都紫府 | 見“清都紫微”。 |
清都紫微 | 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。 |
清都絳闕 | 見“清都紫微”。 |
短嘆長吁 | 吁:嘆息。短一聲、長一聲不停地嘆氣。 |
短吁長嘆 | 吁:嘆氣。長聲、短聲不住地嘆息不止。 |
研京練都 | 語本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神思》:“張衡研京以十年,左思練都以一紀,雖有巨文,亦思之緩也。”言張衡作《二京賦》構思十年乃成,左思作《三都賦》構思十二年(《晉書·左思傳》作“十年”)乃成,后因以“研京練都”謂文思縝密而遲緩。 |
過都歷塊 | 越過都市,經過山阜。意謂縱橫馳騁,施展才能。 |
通邑大都 | 同“通都大邑”。 |
通都大埠 | 四通八達的大都會、大城市。同“通都大邑”。 |
通都大邑 | 都:都市;邑:城。四通八達的大都會、大城市。 |
通都巨邑 | 同“通都大邑”。 |
都中紙貴 | 形容別人的著作受人歡迎,廣為流傳。 |
都俞吁咈 | 皆為古漢語嘆詞。吁,不同意;咈,反對;都,贊美;俞,同意。本以表示堯、舜、禹等討論政事時發言的語氣,后用以贊美君臣間論政之和洽。 |
都頭異姓 | 最高貴的稱呼。 |
都鄙有章 | 都:都城;鄙:小邑;章:章程。指國都與小城都有章法。 |
長吁短嘆 | 吁:嘆氣。長聲、短聲不住地嘆氣。多為人心情煩悶、郁結不舒的表現。也作“短嘆長吁”。 |
長吁短氣 | 指嘆息不已。 |
長鳴都尉 | 雞的別名。 |
鴻都買第 | 《后漢書·崔寔傳》:“靈帝時,開鴻都門榜賣官爵,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。”《陳書·袁憲傳》:“時生徒對策,多行賄賂,文豪請具束修,君正曰:‘我豈能用錢為兒買第耶?’”后以“鴻都買第”泛指買官行賄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