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亡逐遁
成語分析
基本解釋見“追亡逐北”。
出處《管子·兵法》:“器成教施,追亡逐遁若飄風,擊刺若雷電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uī wáng zhú dùn
注音ㄓㄨㄟ ㄨㄤˊ ㄓㄨˊ ㄉㄨㄣˋ
繁體追亡逐遯
感情追亡逐遁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愛不釋手(意思解釋)
- 以柔克剛(意思解釋)
- 步調一致(意思解釋)
- 牽強附會(意思解釋)
- 因小失大(意思解釋)
- 拉拉扯扯(意思解釋)
- 飲鴆止渴(意思解釋)
- 破鏡重圓(意思解釋)
- 矢志不渝(意思解釋)
- 無所不為(意思解釋)
- 只爭朝夕(意思解釋)
- 克敵制勝(意思解釋)
- 賓至如歸(意思解釋)
- 歡聲雷動(意思解釋)
- 與世長辭(意思解釋)
- 安家落戶(意思解釋)
- 因循守舊(意思解釋)
- 投機倒把(意思解釋)
- 仗勢欺人(意思解釋)
- 大義滅親(意思解釋)
- 驕奢淫逸(意思解釋)
- 面黃肌瘦(意思解釋)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釋)
- 謙謙君子(意思解釋)
- 天府之國(意思解釋)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釋)
- 暴殄天物(意思解釋)
- 品頭論足(意思解釋)
- 妻離子散(意思解釋)
- 顯山露水(意思解釋)
※ 追亡逐遁的意思解釋、追亡逐遁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一言出口,駟馬難追 | 駟馬:四匹馬拉車。話說出了口,就是四匹馬拉車也難追回。指話說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。 |
一言已出,駟馬難追 | 指話說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。 |
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 | 駟馬:古時用四匹馬拉一輛車。一句話說出了口;就是套上四匹馬的車也追不上;形容話已說出口;沒法再收回。也作“一言出口;駟馬難追”或單作“駟馬難追”。 |
三戶亡秦 | 三戶:幾戶人家;亡:滅。雖只幾戶人家,也能滅掉秦國。比喻正義而暫時弱小的力量,有暴力的必勝信心。 |
下逐客令 | 秦始皇曾下過逐客令,要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。泛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。 |
不追既往 | 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追究。 |
東門逐兔 | 見“東門黃犬”。 |
喪膽亡魂 | 形容害怕到了極點。 |
中原逐鹿 | 中原:古代指我國中部;跟邊疆相對而言;逐:追逐;鹿:比喻政權或爭逐的對象。舊時比喻群雄在中原爭奪天下;也作“逐鹿中原”。 |
乘勝追擊 | 乘:趁著。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追擊敵人,擴大戰果。 |
乘勝逐北 | 指乘著勝利繼續追擊。 |
買笑追歡 | 嫖娼狎妓,尋歡作樂。 |
爭名逐利 | 爭要名譽,侵奪貪求財利。 |
亡不待夕 | 亡:滅亡,死亡。待:等待。夕:傍晚。滅亡等不到傍晚。比喻很快就會滅亡。 |
亡不旋跬 | 猶亡不旋踵。 |
亡不旋踵 | 謂迅速滅亡。不旋踵,來不及轉腳跟。形容時間極短。 |
亡可奈何 | 無可奈何。謂只能如此,沒有別的辦法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稱冒險犯法;不顧性命的人。亡:無;命:名;亡命:逃匿則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類人(含貶義)。 |
亡國之器 | 指象箸、玉杯之類的器皿,古代作為驕奢亡國的象征。 |
亡國之聲 | 指淫靡的音樂。 |
亡國之社 | 已亡國家的祠社。古代天子將其作為亡國的象征,以自儆戒。 |
亡國之音 | 原指國家將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,后多指頹靡淫蕩的歌曲。 |
亡國大夫 | 《禮記·射義》:“賁軍之將、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后者不入,其余皆入。”孔穎達疏:“亡國之大夫者,謂亡君之國,言不忠且無智也。”后因以“亡國大夫”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遺臣。 |
亡國奴 | 指已經亡國或所在國土被侵占、受外國侵略者奴役的人。 |
亡國滅種 | 國家滅亡,種族滅絕。謂一個國家被徹底毀滅。 |
亡國破家 | 國家覆滅、家庭毀滅。 |
亡國敗家 | 指國家覆滅、家人離散。 |
亡在旦夕 | 旦:早晨;夕:晚上。滅亡只是早晚的事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