袍笏登場
成語分析
基本解釋身著官服;手持笏板;登場演戲。比喻上任作官;丑行開始(把官場比作戲臺)。
出處清 趙翼《數月內頻送南雷述庵淑齋諸人赴京補官戲作》:“袍笏登場也等閑,若他動色到柴關。”
例子袁世凱倒臺以后,軍閥們又袍笏登場,百姓仍受困苦煎熬。
基礎信息
拼音páo hù dēng chǎng
注音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ˇ
繁體袍笏登場
正音“笏”,不能讀作“wù”。
感情袍笏登場是貶義詞。
用法連動式;作謂語;含貶義。
辨形“笏”,不能寫作“茐”。
英語skilled and magical craftsmanship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愛不釋手(意思解釋)
- 以柔克剛(意思解釋)
- 步調一致(意思解釋)
- 牽強附會(意思解釋)
- 因小失大(意思解釋)
- 拉拉扯扯(意思解釋)
- 飲鴆止渴(意思解釋)
- 破鏡重圓(意思解釋)
- 矢志不渝(意思解釋)
- 無所不為(意思解釋)
- 只爭朝夕(意思解釋)
- 克敵制勝(意思解釋)
- 賓至如歸(意思解釋)
- 歡聲雷動(意思解釋)
- 與世長辭(意思解釋)
- 安家落戶(意思解釋)
- 因循守舊(意思解釋)
- 投機倒把(意思解釋)
- 仗勢欺人(意思解釋)
- 大義滅親(意思解釋)
- 驕奢淫逸(意思解釋)
- 面黃肌瘦(意思解釋)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釋)
- 謙謙君子(意思解釋)
- 天府之國(意思解釋)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釋)
- 暴殄天物(意思解釋)
- 品頭論足(意思解釋)
- 妻離子散(意思解釋)
- 顯山露水(意思解釋)
※ 袍笏登場的意思解釋、袍笏登場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不登大雅之堂 |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藝作品)。 |
一場空 |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。 |
粉墨登場 | 粉墨: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。指化裝后登臺演戲。比喻喬裝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臺。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戲一樣活動。 |
竹籃打水一場空 |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。 |
走過場 |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,卻不實干。 |
十里洋場 | ①舊時上海的租界區域因外國人較多,洋貨充斥,或稱十里洋場;后因以借指舊上海市區。多含貶義。②泛指繁榮的市場。 |
一場誤會 | 指一次錯怪別人。 |
黃袍加身 | 黃色的龍袍穿到身上。指被擁立為帝王。 |
捷足先登 | 登:方言“得來”的合音。腳步快的先得到。比喻行動敏捷的人優先達到目的。 |
登峰造極 | 登:上;峰:山頂;造;達到;極:最高點。攀登到山峰的頂點。比喻學問、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。也比喻干壞事猖狂到了極點。 |
從善如登 | 指為善如登山那樣不易,比喻學好很難。 |
打圓場 | 出面替雙方調解糾紛、處理尷尬局面。 |
紫袍玉帶 | 紫袍:古代公服,唐代規定親王及三品以上官員服紫袍;玉帶:唐宋官員所用玉飾腰帶,以區分官階高低。穿紫袍,系玉帶。比喻高官。 |
步步登高 | 一步一步地向高處登。比喻不斷上升。也形容官運亨通;連續得到提升。 |
登壇拜將 | 比喻指任命將帥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腦人物。 |
登木求魚 | 登:攀;木:樹。爬到樹上找魚。比喻方向、方法不對,無法達到目的。 |
登堂入室 | 堂:古代宮室的前廳;室:古代宮里的后屋。登上廳堂;再進入內室。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;循序漸進;達到了高深的地步。也作“升堂入室”。 |
矮人觀場 | 場:戲場。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,自己沒有主見。也比喻見識不廣。 |
同袍同澤 | 袍:長衣服的通稱;澤:內衣。原形容士兵互相友愛,同仇敵愾。比喻共事的關系(多指軍人)。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。 |
黃袍加體 | 見“黃袍加身”。 |
著屐登山 | 屐:木頭鞋。穿著木頭鞋登山。形容歷盡艱辛。 |
冠袍帶履 | 帽子、袍子、帶子、鞋子。泛指隨身的必須用品。 |
登山驀嶺 | 驀:超越。形容長途跋涉,路途辛苦。 |
登高自卑 | 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。 |
不登大雅 | 大雅:高貴典雅。不能登上高雅的廳堂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藝作品)。 |
馳騁疆場 | 馳騁:奔馳。疆場:戰場。騎著馬奔馳在戰場上,形容英勇作戰,無可阻擋。 |
登高去梯 | 攀登到高處后把梯子拿掉。表示已無退路。 |
行遠必自邇,登高必自卑 | 自;從;邇:近;卑:低下。走遠路必須要從近處開始,登高必須從低處開始。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,循序漸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