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足差肩
成語分析
基本解釋足與足,肩與肩相接近,形容極親近。
出處南朝·梁·王道孺《與何炯書》:“豈復得與二三士友,抱接膝之歡,履足差肩,摛綺糓之清文,談希微之道德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lǚ zú chà jiān
注音ㄌㄩˇ ㄗㄨˊ ㄔㄚˋ ㄐ一ㄢ
感情履足差肩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交往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愛不釋手(意思解釋)
- 以柔克剛(意思解釋)
- 步調一致(意思解釋)
- 牽強附會(意思解釋)
- 因小失大(意思解釋)
- 拉拉扯扯(意思解釋)
- 飲鴆止渴(意思解釋)
- 破鏡重圓(意思解釋)
- 矢志不渝(意思解釋)
- 無所不為(意思解釋)
- 只爭朝夕(意思解釋)
- 克敵制勝(意思解釋)
- 賓至如歸(意思解釋)
- 歡聲雷動(意思解釋)
- 與世長辭(意思解釋)
- 安家落戶(意思解釋)
- 因循守舊(意思解釋)
- 投機倒把(意思解釋)
- 仗勢欺人(意思解釋)
- 大義滅親(意思解釋)
- 驕奢淫逸(意思解釋)
- 面黃肌瘦(意思解釋)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釋)
- 謙謙君子(意思解釋)
- 天府之國(意思解釋)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釋)
- 暴殄天物(意思解釋)
- 品頭論足(意思解釋)
- 妻離子散(意思解釋)
- 顯山露水(意思解釋)
※ 履足差肩的意思解釋、履足差肩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一夔已足 | 夔:古賢臣名,為舜時的典樂官。夔一人已足制樂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,有一個就足夠了。 |
一失足成千古恨 | 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墮落,就成為終身的憾事。 |
一字不差 | 一個字也沒有更改,與原文雷同。也指一個字也不錯。 |
一差兩訛 | 同“一差二錯”。 |
一差二悮 | 同“一差二誤”。 |
一差二誤 | 指意外的差錯和失誤。 |
一差二錯 | 可能發生的意外或差錯。 |
一差半錯 | 變故,差錯。 |
一念之差 | 差:差錯。一個念頭的差錯。 |
一手一足 | 一個人的手足。指單薄的力量。 |
一毫不差 | 完全相同,沒有一點差異。 |
七足八手 | 見“七腳八手”。 |
萬別千差 | 形容種類多,差別大。 |
三分鼎足 | 鼎:古代炊具,三足兩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 |
三千珠履 | 珠履:綴有珠玉的鞋子。形容貴賓眾多。 |
三差兩錯 | 比喻偶然的差錯。 |
三差五錯 | 泛指差錯。常指意外的事故。 |
三足鼎立 | 鼎:古代烹煮的炊器;圓形;三足;兩耳。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。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。 |
上方不足,下比有余 | 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 |
不一而足 | 足:充足;足夠。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滿足。后指同類的事物或現象很多;反復出現;不能一一列舉。 |
不壹而足 | 見“不一而足”。 |
不差上下 | 不分高下,差不多。 |
不差毫厘 | 不差一毫一厘。 |
不差毫發 | 毫、發:都是古代的長度名,十毫為發,十發為厘,形容細微。形容一點兒也不差。 |
不差累黍 | 累黍:是古代兩種很小的重量單位,形容數量極小。形容絲毫不差。 |
不衫不履 | 衫:上衣;履:鞋子。不著上衣;不穿鞋子;衣著不整齊。引申指居住條件或飲食設備簡陋。也比喻灑脫;疏放;毫無拘束之態。多指人的舉止或詩文、字畫的風格。 |
不足與謀 | 與:和。不值得和他商量。 |
不足為憑 | 不足:不值得;憑:憑據;根據。不能當作憑證或根據。也作“不足為據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