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姺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姺shēn(ㄕㄣ)
⒈ 古國名:“商有姺邳。”
⒉ 姓。
統一碼
姺字UNICODE編碼U+59FA,10進制: 23034,UTF-32: 000059FA,UTF-8: E5 A7 BA。
姺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其他字義
姺xiān(ㄒ一ㄢ)
⒈ 〔媥姺〕見“媥”。
英文
name of an ancient state※ 姺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姺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康熙字典
姺【丑集下】【女部】 康熙筆畫:9畫,部外筆畫:6畫
《廣韻》所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疏臻切,音莘。國名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商有姺邳。
又《集韻》小禮切,音洗。
又鎖本切,音損。
又蘇典切,音銑。古國名。
又蕭前切,音先。行貌。與跚同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媥姺徶?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姺【卷十二】【女部】
殷諸侯爲亂,疑姓也。從女先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商有姺邳。”所臻切
說文解字注
(姺)殷諸侯爲亂。昭元年左傳曰。王伯之令也。猶不可壹。於是乎虞有三苗。夏有觀、扈。商有姺、邳。周有徐、奄。皆謂當時作亂之諸侯也。疑姓也。嫌姺是國名、故曰疑。疑者不定之?也。姺從女、葢以姓爲國名。從女。先聲。所臻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廣韻入二十七銑。春秋傳曰。商有姺、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