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栻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栻shì(ㄕˋ)
⒈ 古代占卜用的器具,形狀像羅盤,后來叫星盤。漢書˙卷九十九˙王莽傳下:“天文郎按栻于前,日時加某,莽旋席隨斗柄而坐。”
⒉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。
統一碼
栻字UNICODE編碼U+683B,10進制: 26683,UTF-32: 0000683B,UTF-8: E6 A0 BB。
栻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※ 栻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栻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康熙字典
栻【辰集中】【木部】 康熙筆畫:10畫,部外筆畫:6畫
《唐韻》恥力切《集韻》蓄力切,音敕。《廣韻》木名。
又《博雅》梮也,梮有天地,所以推隂陽,占吉兇,以楓子棗心木爲之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天文郞按栻于前。《周禮·春官·抱天時註》作式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有羨門式法。
又《集韻》設職切,音式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式【卷五】【工部】
法也。從工弋聲。賞職切
說文解字注
(式)法也。部法作灋。灋、?也。引伸之義爲式、用也。按周禮八灋八則九式異其文。注曰。則亦法也。式謂用財之節度。從工。弋聲。賞職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