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聞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聞(聞)wén(ㄨㄣˊ)
⒈ 聽見:聞診。聞聽。聞訊。博聞強(qiáng)記。聞過則喜。聞雞起舞(聽到荒雞鳴而起舞,喻志士及時奮發(fā))。
⒉ 聽見的事情,消息:新聞。傳聞。見聞。
⒊ 出名,有名望:聞人。聞達(dá)。
⒋ 名聲:令聞(好名聲)。丑聞。
⒌ 用鼻子嗅氣味:你聞聞這是什么味兒?
⒍ 姓。
統(tǒng)一碼
聞字UNICODE編碼U+95FB,10進(jìn)制: 38395,UTF-32: 000095FB,UTF-8: E9 97 BB。
聞字位于中日韓統(tǒng)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漢英互譯
famous、reputation、hear、learn、news、nose、smell、snuffle造字法
形聲:從耳、門聲英文
hear; smell; make known; news※ 聞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聞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詳細(xì)解釋
基本詞義
◎ 聞
聞 wén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耳,門聲。本義:聽到)
(2) 同本義 [hear]
聞,知聲也?!墩f文》
聞耳之聰也?!赌咏?jīng)上》
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?!抖Y記·大學(xué)》
聞佳人兮召予?!毒鸥琛は娣蛉恕?/p>
夜聞漢軍四面皆 楚歌。——《史記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
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。——《后漢書·列女傳》
聞屏障中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聞舟中夜彈琵琶者,聽其音,錚錚然有京都聲?!拙右住杜眯?并序)》
(3) 又如:聞聲不食(聽到動物的叫聲就不忍心吃它的肉);聞所不聞(聽到從未聽過的事情。也說“聞所未聞”);聞風(fēng)響應(yīng)(聽到風(fēng)聲,便起而響應(yīng));聞雷失箸(比喻假借其他不相關(guān)的事來掩飾自己的實(shí)情);聞雞起舞(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寢,夜半聞荒雞鳴,乃與琨起身舞劍。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起)
(4) 聽說;知道 [be told;know]
聞君行仁政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其聞道也?!啤?韓愈《師說》
聞道有先后。
不可得聞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(5) 又如:聞問(通音訊,獲得音訊);聞道(聞知領(lǐng)會道理);聞?wù)f(聽說);聞得(聽說);聞知(聽說;知道)
(6) 接受 [accept]。如:聞教(受教;領(lǐng)教);聞命(接受命令或教導(dǎo));聞令(接受教誨)
(7) 傳布,傳揚(yáng) [propagate]
賀蘭山下陣如云,羽檄交馳日夕聞。—— 王維《老將行》
(8) 又如:聞?wù)b(傳布與稱道)
(9) 報(bào)告上級[report]。如:聞達(dá)(向皇帝報(bào)告);聞問(通消息)
(10) 趁,乘 [take advantage of]。如:聞早(趁早,趕早)
(11) 聞名,出名 [well-known]
名聞天下?!妒酚洝の汗恿袀鳌?/p>
聞于諸侯?!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》
聞達(dá)于諸侯?!T葛亮《出師表》
以義聞于東南。——明· 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
(12) 嗅;嗅到 [smell]
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?!犊鬃蛹艺Z·六本》
羅襦襟解,微聞薌澤?!妒酚洝せ袀鳌?/p>
(13) 又如:自不可聞
(14) 通“問”。詢問;問候 [inguire;extend gleetings to]
喪牛之兇,終莫之聞也。——《易·旅象》
謂他人昆,亦莫我聞。——《詩·王風(fēng)·葛藟》
群公先正,則不我聞?!对姟ご笱拧ぴ茲h》
詞性變化
◎ 聞
聞 wén
〈名〉
(1) 知識;見聞 [knowledge]
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,始吾弗信。——《莊子·秋水》
博聞強(qiáng)志。——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(2) 又如:聞見(見聞)
(3) 傳聞,聽到的事情;消息 [information]
求聞之若此?!秴问洗呵铩ど餍姓摗?/p>
網(wǎng)羅天下放失舊聞。——漢· 司馬遷《報(bào)任安書》
(4) 又如:新聞;趣聞;要聞;舊聞;奇聞;見聞
(5) 聲望;威望 [popularity;prestige]
令聞令望?!对姟ご笱拧ぞ戆ⅰ?/p>
前時之聞?!巍?王安石《傷仲永》
草野之無聞?wù)摺!鳌?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(6) 又如:聞達(dá);聞譽(yù)之施(指身受美名);穢聞(丑惡的名聲)
常用詞組
聞達(dá),聞風(fēng)而動,聞風(fēng)喪膽,聞過則喜,聞名,聞所未聞,聞悉,聞訊,聞一知十康熙字典
聞【未集中】【耳部】 康熙筆畫:14畫,部外筆畫:8畫
〔古文〕??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無分切,音文?!墩f文》知聞也?!稌虻洹返墼唬簝?,予聞如何。《禮·少儀》聞始見君子者。《疏》謂作記之人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。
又《禮·玉藻》凡於尊者,有獻(xiàn)而弗敢以聞?!肚皾h·武帝紀(jì)》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。
又姓?!墩滞ā匪蜗唐竭M(jìn)士聞見。明尚書聞淵。
又聞人,複姓。《後漢·靈帝紀(jì)》太僕沛國聞人襲爲(wèi)太尉?!对]》姓聞人,名襲,風(fēng)俗通曰:少正卯,魯之聞人,其後氏焉。
又獸名。《山海經(jīng)》杳山有獸焉,其狀如彘,黃身白頭白尾,名曰聞,見則天下大風(fēng)。
又《廣韻》亡運(yùn)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文運(yùn)切,音問。《韻會》聲所至也?!对姟ば⊙拧仿暵動谔??!稌巍钒l(fā)聞惟腥?!夺屛摹仿?,音問,又如字。
又《廣韻》名達(dá)?!稌の⒆又窢栁┷`修厥猷,舊有令聞。《詩·大雅》令聞令望。《朱註》令聞,善譽(yù)也。
又通作問?!肚皾h·匡衡傳》淑問揚(yáng)乎疆外。
又《韻補(bǔ)》葉無沿切,音近眠。《楚辭·九章》孤臣唫而抆淚兮,放子出而不還。孰能思而不隱兮,昭彭咸之所聞。還音旋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聞【卷十二】【耳部】
知聞也。從耳門聲。?,古文從昏。無分切
說文解字注
(聞)知聲也。往曰聽。來曰聞。大學(xué)曰。心不在焉。聽而不聞。引申之爲(wèi)令聞廣譽(yù)。從耳。門聲。無分切。十二部。
(?)古文從昏。昏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