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郗
部首阝部總筆畫9畫結(jié)構(gòu)左右
五筆QDMB、RDMB五行水統(tǒng)一碼90D7
筆順ノ丶一ノ丨フ丨フ丨
名稱撇、點(diǎn)、橫、撇、豎、橫折鉤、豎、橫折折折鉤/橫撇彎鉤、豎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郗xī(ㄒ一)
⒈ (古讀chīㄔˉ)
⒉ 古地名,在今中國河南省沁陽縣。
⒊ 姓。
統(tǒng)一碼
郗字UNICODE編碼U+90D7,10進(jìn)制: 37079,UTF-32: 000090D7,UTF-8: E9 83 97。
郗字位于中日韓統(tǒng)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造字法
形聲:從阝、希聲英文
city under the Chou Dyn. a surname※ 郗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郗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詳細(xì)解釋
基本詞義
◎ 郗 xī
〈名〉
(1) 春秋周邑名 [Xi town]。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陽縣
郗, 己姓。《說文》云:“ 周邑。” 野王西北。—— 宋· 羅泌《路史》
(2) 姓。晉有郗超
康熙字典
郗【酉集下】【邑部】 康熙筆畫:14畫,部外筆畫:7畫
《廣韻》丑饑切《集韻》抽遲切《韻會(huì)》丑脂切,音絺。《說文》周邑也。在河內(nèi)野王縣。
又姓。《正字通》郗與郄別。黃長(zhǎng)睿曰:郄詵,晉大夫郤縠之後。郗鑒,漢御史大夫郗慮之後。姓源旣異,音讀各殊,後世因俗書相混,不復(fù)分郄、郗爲(wèi)二。陸龜蒙詩:一段淸光染郗郞。亦誤讀也。
又《集韻》香依切,音希。骨節(jié)閒也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郗【卷六】【邑部】
周邑也。在河內(nèi)。從邑希聲。丑脂切
說文解字注
(郗)周邑也。在河內(nèi)。左傳隱十一年。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。溫、原、絺、樊、隰郕、欑茅、向、盟、州、陘、隤、懷。杜曰。絺在野王縣西南。按郗者本字。絺者古文假借字也。前志河內(nèi)郡波縣。孟康云有絺城。後志亦云河內(nèi)波有絺城。按許但云河內(nèi)、不云某縣者。有所未審也。從邑。希聲。丑脂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