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熺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熺xī(ㄒ一)
⒈ 放射:“明鐙熺炎光。”
⒉ 熾熱:“熺炭重燔。”
⒊ 同“饎”,熟食:“湛熺必潔。”
統(tǒng)一碼
熺字UNICODE編碼U+71BA,10進(jìn)制: 29114,UTF-32: 000071BA,UTF-8: E7 86 BA。
熺字位于中日韓統(tǒng)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英文
dim light, glimmer; warm※ 熺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熺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康熙字典
熺【巳集中】【火部】 康熙筆畫:16畫,部外筆畫:12畫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同熹。《管子·侈靡篇》古之祭有時而星熺。《註》熺,星之明。或有祭明星者。
又同熾。炊也。《禮·月令》湛熾必潔。《淮南子·時則訓(xùn)》作湛熺必潔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熹【卷十】【火部】
炙也。從火喜聲。許其切
說文解字注
(熹)炙也。炙者、抗火炙肉也。此熹之本義。引申爲(wèi)也。左傳。或叫于宋大廟曰。譆譆出出。杜曰。譆譆、熱也。此同音叚借也。又與相叚借。從火。喜聲。許其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