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铔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铔(錏)yā(一ㄚ)
⒈ 〔铔鍜〕保護頸項的鎧甲,如“明光鈿甲照铔铔”。
⒉ (錏)
統一碼
铔字UNICODE編碼U+94D4,10進制: 38100,UTF-32: 000094D4,UTF-8: E9 93 94。
铔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其他字義
铔(錏)yà(一ㄚˋ)
⒈ 化學元素“銨”的舊譯。
英文
soft steel; ammonium※ 铔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铔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康熙字典
錏【戌集上】【金部】 康熙筆畫:16畫,部外筆畫:8畫
《唐韻》烏牙切《集韻》於加切,音雅。《說文》錏鍜,頸鎧也。或作鐚。
又《集韻》衣駕切,音亞。柔剛鐵也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錏【卷十四】【金部】
錏鍜,頸鎧也。從金亞聲。烏牙切
說文解字注
(錏)錏鍜、逗。曡韻字也。頸鎧也。漢?法志。三屬之甲。蘇林曰。三屬者、兜鍪也。盆領也。髀褌也。按盆疑當作益。益領卽錏鍜。許?部曰。兜鍪、首鎧也。冃部曰。冑、兜鍪也。此云錏鍜、頸鎧也。則與蘇說三屬同矣。從金。亞聲。烏牙切。古音在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