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窫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窫yà(一ㄚˋ)
⒈ 〔窫窳〕a.古代傳說中吃人的怪獸,如“(少咸之山)有獸焉……名曰窫窫,其音如嬰兒,是食人。”b.殘害,如“昔有強秦,封豕其土,窫窫其民。”c.古國名。
統(tǒng)一碼
窫字UNICODE編碼U+7AAB,10進制: 31403,UTF-32: 00007AAB,UTF-8: E7 AA AB。
窫字位于中日韓統(tǒng)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其他字義
窫yē(一ㄝ)
⒈ 靜。
※ 窫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窫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康熙字典
窫【午集下】【穴部】 康熙筆畫:14畫,部外筆畫:9畫
《廣韻》烏黠切《集韻》乙黠切,音札。《類篇》空大也,靜也。
又窫窳,國名。
又獸名。《山海經(jīng)》少咸之山有獸,狀如牛,而赤身人面馬足,名曰窫窳。《註》似而虎爪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注
(?)竫也。玉篇引蒼頡篇云。安也。從宀。契聲。於計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