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諺
部首讠部總筆畫11畫結(jié)構(gòu)左右
五筆YUTE五行木統(tǒng)一碼8C1A
筆順丶フ丶一丶ノ一ノノノノ
名稱點(diǎn)、橫折提、點(diǎn)、橫、點(diǎn)、撇、橫、撇、撇、撇、撇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諺(諺)yàn(一ㄢˋ)
⒈ 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,常用簡(jiǎn)單的話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:諺語。俗諺。民諺。古諺(古代諺語)。
統(tǒng)一碼
諺字UNICODE編碼U+8C1A,10進(jìn)制: 35866,UTF-32: 00008C1A,UTF-8: E8 B0 9A。
諺字位于中日韓統(tǒng)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漢英互譯
adage、byword、proverb、saying造字法
形聲:從讠、彥聲英文
proverb, maxim※ 諺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諺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詳細(xì)解釋
基本詞義
◎ 諺
諺 yàn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言,彥聲。本義:諺語) 同本義 [aphorism;proverb;saying;adage]
諺,傳言也。字亦作喭。——《說文》
故諺有之曰。——《禮記·大學(xué)》
譫有之曰。——《國語·越語》。注:“諺俗之善謠也。”
諺所謂“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”者,其虞、 虢之謂也。——《左傳》
諺曰。——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
(2) 又如:農(nóng)諺;諺言(俗語、直語、直接明說的俗話);“無知便是福”是個(gè)古諺
詞性變化
◎ 諺
諺 yàn
〈動(dòng)〉
通“唁”。慰問死者家屬 [condole]
諺者,直語也。喪言亦不及文,故吊亦稱諺。——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
◎ 諺
諺 yàn
〈形〉
(1) 粗野不恭 [rough;boorish]
乃逸乃諺,既誕。——《書·無逸》
(2) 又如:諺號(hào)(以鄙俗的稱呼加于人或物);諺誕(鄙俗誕妄)
常用詞組
諺語康熙字典
諺【酉集上】【言部】 康熙筆畫:16畫,部外筆畫:9畫
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魚變切《集韻》魚戰(zhàn)切《韻會(huì)》疑戰(zhàn)切,音彥。《說文》傳言也。《廣韻》俗言也。《書·無逸》乃逸乃諺。《傳》俚語曰諺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諺所謂老將知而耄及之。
又與唁、喭同。《文心雕龍》諺者,直語也。喪言亦不及文,故弔亦稱諺。《新論·正賞篇》子游裼裘而諺,曾參指揮而哂。《正字通》按諺通作喭。弔唁,經(jīng)皆從唁,不必借諺。喭,《新論》作諺,偶譌誤耳。
又《集韻》魚旰切《正韻》魚幹切,音岸。《類篇》?諺,自矜也。《增韻》畔喭,剛猛也。《韻會(huì)》叛諺,不恭也。或作喭。引《論語註》子路失於畔喭。正義曰:舊註作喭。失言也。言子路性行剛彊,常喭失於禮容也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諺【卷三】【言部】
傳言也。從言彥聲。魚變切
說文解字注
(諺)傳言也。諺傳曡韻。傳言者、古語也。古字從十口、識(shí)前言。凡經(jīng)傳所偁之諺。無非前代故訓(xùn)。而宋人作注乃以俗語俗諭當(dāng)之。誤矣。玄應(yīng)引此下有謂傳世常言也。葢庾儼黙注。從言。彥聲。魚變切。十四部。按此與尚書乃逸乃喭、論語由也喭皆訓(xùn)?喭者各字。衞包改尚書之喭爲(wèi)諺。大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