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嶤
讀音yáo注音一ㄠˊ繁體嶤
部首山部總筆畫15畫結(jié)構(gòu)上下
五筆MFFQ統(tǒng)一碼5DA4
筆順丨フ丨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一一ノフ
名稱豎、豎折/豎彎、豎、橫、豎、橫、橫、豎、提、橫、豎、橫、橫、撇、豎彎鉤
部首山部總筆畫15畫結(jié)構(gòu)上下
五筆MFFQ統(tǒng)一碼5DA4
筆順丨フ丨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一一ノフ
名稱豎、豎折/豎彎、豎、橫、豎、橫、橫、豎、提、橫、豎、橫、橫、撇、豎彎鉤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嶤yáo(一ㄠˊ)
⒈ 同“嶢”。
⒉ 手握頭發(fā)。
統(tǒng)一碼
嶤字UNICODE編碼U+5DA4,10進(jìn)制: 23972,UTF-32: 00005DA4,UTF-8: E5 B6 A4。
嶤字位于中日韓統(tǒng)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※ 嶤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嶤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康熙字典
嶢【寅集中】【山部】 康熙筆畫:15畫,部外筆畫:12畫
《唐韻》古僚切《廣韻》五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倪幺切,音堯。《說文》嶕嶢,山高貌。《前漢·揚(yáng)雄傳》泰山之高嶕嶢。《註》高也。音樵堯。
又《集韻》亦作嶤。《何晏·景福殿賦》岧嶤岑立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嶢【卷九】【山部】
焦嶢,山高皃。從山堯聲。古僚切
說文解字注
(嶢)焦嶢、山高皃。楊雄傳曰。泰山之高。不嶕嶢則不能浡滃雲(yún)而散歊蒸。嶕古衹作焦。從山。堯聲。古僚切。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