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悒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悒yì(一ˋ)
⒈ 憂愁,不安:憂悒。郁悒。悒怏。悒憤。悒悶。悒悒不樂。
統(tǒng)一碼
悒字UNICODE編碼U+6092,10進制: 24722,UTF-32: 00006092,UTF-8: E6 82 92。
悒字位于中日韓統(tǒng)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造字法
形聲:從忄、邑聲英文
sorrowful, depressed, unhappy※ 悒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悒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詳細解釋
基本詞義
◎ 悒 yì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心,邑聲。本義:愁閑不安) 同本義 [sad;worried]
悒,不安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悒悒,不舒之貌也。——《蒼頡篇》
君子終身守此悒悒。——《大戴禮記·曾子立事》
于是楚王蓋悒如也。——《韓詩外傳》
(2) 又如:悒悒無聊(郁悶空虛);悒憤(心中有所郁結(jié)、憂憤);悒怏(憂郁不快);悒紆(郁悶);悒悒(憂郁,愁悶不樂);悒戚(憂戚);悒悵(憂郁悵惘);悒然(郁悶貌)
常用詞組
悒郁,悒悶康熙字典
悒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 康熙筆畫:11畫,部外筆畫:7畫
《唐韻》於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乙及切《正韻》一入切,音邑。《說文》不安也。從心邑聲。《玉篇》憂也。《楚辭·天問》武發(fā)殺殷,何所悒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悒【卷十】【心部】
不安也。從心邑聲。於汲切
說文解字注
(悒)不安也。大戴禮曰。君子終身守此悒悒。盧注。憂念也。蒼頡篇曰。悒悒、不畼之皃也。其字古通作邑。俗作唈。爾雅云。僾、唈也。謂憂而不得息也。從心。邑聲。邑者、人所聚也。故凡鬱積之義從之。於汲切。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