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耔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耔zǐ(ㄗˇ)
⒈ 在植物根上的培土:“或耘或耔。”
統一碼
耔字UNICODE編碼U+8014,10進制: 32788,UTF-32: 00008014,UTF-8: E8 80 94。
耔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造字法
形聲:從耒、子聲英文
to hoe up the earth around plants※ 耔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耔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詳細解釋
基本詞義
◎ 耔
秄 zǐ
〈動〉
在禾根上培土 [hill up]
秄,雝禾本也。從禾,子聲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字亦作耔。按,苗生三葉以上,稍耨隴草,因壝其土,以壅苗根,使耐風與旱。
或耘或耔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甫田》
植杖而耘耔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
詞性變化
◎ 耔 zǐ
〈名〉
植物的種子 [seed]
請酌借耔糧農器,于瓜州諸地開墾屯種,耕犁以馬代牛,并募耕夫二百,教回民農事。——《清史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