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韛
讀音bài注音ㄅㄞˋ繁體韛
部首韋部總筆畫19畫結構左右
五筆NHKE、NKGE統一碼97DB
筆順フ丨一丨フ一一フ丨一丨丨一ノ丨フ一一丨
名稱橫折、豎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撇折、豎、橫、豎、豎、橫、撇、豎、橫折鉤、橫、橫、豎
部首韋部總筆畫19畫結構左右
五筆NHKE、NKGE統一碼97DB
筆順フ丨一丨フ一一フ丨一丨丨一ノ丨フ一一丨
名稱橫折、豎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撇折、豎、橫、豎、豎、橫、撇、豎、橫折鉤、橫、橫、豎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韛bài(ㄅㄞˋ)
⒈ 古代用來鼓風吹火的皮囊:“敵人有伏地道內者,便下柴火,以皮韛吹之。”
統一碼
韛字UNICODE編碼U+97DB,10進制: 38875,UTF-32: 000097DB,UTF-8: E9 9F 9B。
韛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造字法
形聲※ 韛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韛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詳細解釋
基本詞義
◎ 韛 bài
〈名〉
(1) 古代的皮制鼓風囊。俗稱“風箱” [bellows]
為爐灶,使人隔墻鼓韛,蓋不欲人覘其啟閉也。——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(2) 又如:風韛,韛拐子
常用詞組
韛拐子康熙字典
韛【戌集中】【韋部】 康熙筆畫:19畫,部外筆畫:10畫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步拜切,音憊。《玉篇》韋囊,可以吹火令熾。亦作。《廣韻》或作。《集韻》或作?。
又《集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本作箙。詳竹部箙字註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箙【卷五】【竹部】
弩矢箙也。從竹服聲。《周禮》:“仲秋獻矢箙。”房六切
說文解字注
(箙)弩矢箙也。司弓矢曰。中秋獻矢箙。注曰。箙、盛矢器也。以獸皮爲之。按本以竹木爲之。故字從竹。國語。檿弧萁服。韋昭曰。萁、木名。服、房也。小雅。象弭魚服。皆假服爲箙。從竹。服聲。房六切。古音在一部。周禮。仲秋獻矢箙。經文仲作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