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愊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愊bì(ㄅ一ˋ)
⒈ 〔愊憶〕煩悶,郁結,如“心愊愊而紛紜。”
⒉ 誠懇:“言多懇愊。”
統一碼
愊字UNICODE編碼U+610A,10進制: 24842,UTF-32: 0000610A,UTF-8: E6 84 8A。
愊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造字法
形聲:從忄、畐聲英文
sincere, honest; depressed※ 愊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愊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詳細解釋
基本詞義
◎ 愊 bì
〈形〉
至誠 [sincere]
愊,誠志也。從心,畐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發奮悃愊。——《漢書·劉向傳》
康熙字典
愊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 康熙筆畫:13畫,部外筆畫:9畫
《唐韻》芳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拍逼切,音堛。誠志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發憤悃愊。
又《集韻》弼力切,音逼。鬱結也。《後漢·馮衍顯志賦》心愊意而紛紜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愊【卷十】【心部】
誠志也。從心畐聲。芳逼切
說文解字注
(愊)愊也。各本作誠志也。今依全書通例訂。從心。畐聲。芳逼切。一部。玉篇普力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