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怞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怞yóu(一ㄡˊ)
⒈ 〔怞怞〕憂愁的樣子,如“永余思兮怞怞。”
統一碼
怞字UNICODE編碼U+601E,10進制: 24606,UTF-32: 0000601E,UTF-8: E6 80 9E。
怞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其他字義
怞chóu(ㄔㄡˊ)
⒈ 傷悼;憂慮;恐懼。
英文
to grieve; sorrowful※ 怞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怞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康熙字典
怞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 康熙筆畫:9畫,部外筆畫:5畫
《集韻》直祐切,音胄。《說文》朗也。《玉篇》憂恐也。
又《集韻》余救切,音狖。義同。
又《玉篇》《廣韻》直由切《集韻》留切,音躊。或從壽作懤。義同。
又《集韻》夷周切,音由。憂貌。《王褒·九懷》永余思兮怞怞。
又《集韻》張流切,音輈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怞【卷十】【心部】
朗也。從心由聲。《詩》曰:“憂心且怞。”直又切
說文解字注
(怞)朖也。未聞。疑是恨也之誤。檜傳云。悼、動也、鼓鍾傳云。妯、動也。菀柳傳云。蹈、動也。三字音義略同。從心。由聲。直又切。三部。詩曰。憂心且怞。小雅鍾文。今毛詩作妯。毛云動也。鄭云悼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