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迨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迨dài(ㄉㄞˋ)
⒈ 等到,達到:“卒迨于禍”。
⒉ 趁:迨吉(男女嫁娶及時)。“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”(趁著他們沒有完全擺好陣勢時攻擊他們)。
統一碼
迨字UNICODE編碼U+8FE8,10進制: 36840,UTF-32: 00008FE8,UTF-8: E8 BF A8。
迨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造字法
形聲:從辶、臺聲英文
until, when; seize, arrest※ 迨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迨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。
詳細解釋
基本詞義
◎ 迨 dài
<連>
(1) (形聲。從辵( chuò),臺聲。本義:及,到)
(2) 同本義 [until]
迨至菡萏成花。——明· 李漁《閑情偶寄·種植部》
(3) 又如:迨及(達到)
(4) 等到 [by the time]
迨諸父異爨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(5) 又如:迨至(及至,等到);迨聞(等到聽說);迨后(等到)
(6) 趁;乘 [while]
請迨其未畢隱(陣)而擊之。——《公羊傳·僖公二十二年》
(7) 又如:迨吉(男婚女嫁皆合時宜)
康熙字典
迨【酉集下】【辵部】 康熙筆畫:12畫,部外筆畫:5畫
《廣韻》徒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蕩亥切,音隸。《爾雅·釋訓》迨,及也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
又與逮同。詳後逮字註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【卷三】【隸部】
及也。從隸枲聲。《詩》曰:“天之未陰雨。”徒耐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枲非聲。未詳。
說文解字注
()及也。釋言、毛傳、方言皆曰。迨、及也。此與歺部殆音義皆同。殆、危也。危猶及也。從隸。枲聲。徒耐切。一部。詩曰。天之未陰雨。豳風文。今詩作迨。俗字也。